这篇文章面向小白家长,详细解释一下:什么叫择校,什么叫点招,择校和点招各有哪些方式,为什么又会有很多家庭被坑?甚至和骗子中介“对簿公堂”?
关于择校
广义上来讲,“择校”的字面意思就是“选择学校”,这个没什么好解释的。狭义上来讲,择校代表着“用不合规的方式进入理想中的学校”,一般网上交流写作ZX就代表这个意思。
ZX基本只有一种方式,——走后门,或者说“递条子”,或者说“找关系”,其中往往夹杂着各种PY交易。大家对这种入学方式应该不陌生,懂的都懂,可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中国社会潜规则。
相比买学区房,ZX成本很低,所以每年一到春季、一年级和初一报名前夕,各种择校中介就会变得十分活跃。几W就能上牛小、十几W上牛中、北京还有几十W、甚至可以“签协议”的那种择校中介。(这种协议没实际意义,因为协议内容是违F的)
虽然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很多家庭也尝到过甜头,但ZX本质上依然是“灰产”,被坑骗的家庭也很多。花钱上不了学还是小事,钱被中间人黑掉,甚至错过入学报名时间的也不在少数。
ZX失败,如果中间人是亲友,钱可能还会退回来一些,但如果隔着好几层关系,或者干脆只是网络交流,基本就很难要回来了。当然也可以用法律方式“要钱”,从过往案例来看,起诉获胜的家庭很多,但孩子入学还是被耽误了。
关于ZX,作者个人建议:咱也不敢说什么建议,懂的都懂。如果家里小孩比较多,买学区房相对来说是最稳妥的,同一家庭、划片(登记)入学不限制小孩数量,孩子越多,学区房利用率越高,冒风险ZX就越鸡肋。
关于点招
点招和择校出现的时间和场合往往是很相似的,只不过点招没ZX那么“灰暗”。点招≈掐尖或择优,各学段都有,小升初最普遍,经常被家长缩写为DZ。和ZX一样,DZ也属于中国社会潜规则的一种。
因为也是一种台面下的事物,所以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DZ方式和要求并不是一致的。有的DZ方式是合法合规的,比如特色校、特长生、人大附早培、八少八素、十一学校等。
小升初阶段,除了极少数合规的DZ,大部分DZ肯定是不能明说的那种,简单给大家说一下,DZ在不同城市存在的两种阶段,以及常见方式和要求。
第一阶段,广泛存在于中小城市,常见方式:牛小推优、机构推优、半公开考试。这三种方式也很好理解,牛小推优就是说优质小学年级排名靠前的学生,会接到一些优质初中的电话;机构推优,指的是一些优质初中和某些教培机构合作,教培机构筛选出优质生源;“半公开考试”现在很少了,指的是一些优质初中会直接举办招生考试,择优录取,这种大场面,我小时候真的经历过,现在很容易被举B,所以很少见了。
第一阶段的DZ通过要求,其实是最简单明了的,——小学有推优的,家长咨询班主任就行;机构推优的,家长自己找机构去问吧。推优只是“初筛”,大概率也会再考试,考试往往由名校委托机构在暗中进行,考试内容就三大主科。
语文和英语相对简单,卷到初中水平,肯定能过;数学就难了,奥数是最基础的,没办法,大家都讨厌奥数,但名校只能通过奥数来筛选出具有良好数学思维的苗子。
第二阶段的DZ,只存在于某些“管理严格”的城市,比如北京。在这种城市,DZ会变得十分隐蔽,也没有统一的方式和要求。但是,DZ的信息还是通过机构散发出去的,机构通过开班、开营,或者举办一些杯赛、大师赛,或者代替名校接收、筛选小孩简历的方式,为名校选出优质生源。
第二阶段的DZ通过要求,非常玄学,非常非常非常的玄学,比如往年国庆和斑点狗喜欢招收三好生,去年似乎就不太行了,也有拿银奖却不如只有一次区三好的,也有拿了一堆杯赛奖、市三好的牛娃没拿到门票。
那怎样才能稳过DZ呢?首先,家长需要消息灵通,不管你用哪种办法,得到尽可能多的名校DZ报名方式;其次,带着小孩参加各种比赛,什么奥数啦、各种杯赛啦、剑桥英语啦,能拿奖最好,起码有个KET的水平,区三好市三好尽量多拿;最后,找名校递简历反而不重要、因为学校看不过来,关键是手机不能错过各种密电,你的电话一般是名校通过前面的各种比赛或机构拿到的。
DZ遇到的坑,基本都是机构挖的,它们会打着名校的旗号收各种费用,最常见的就是几千块的报名费,建议家长多方确认信息真实性。
法制在建设,社会在进步,双减在进行,现在ZX和DZ也越来越隐蔽,规模也越来越小,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家长参考,也许到你家小孩小升初的时候,教育面貌和升学方式指不定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