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这个文章,《从“民间科学迷”到“中国博士后首位院士”欧阳钟灿:博士后制度改变人生》“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深深吸引了我。这是一篇关于“建立国内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的文章,文中“博士后家属可随调北京”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我,再加上对物理研究的留恋,我立即向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提出申请,随后便获准成为我国设立博士后制度的第一位从本土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后。我的家属也当即调入了北京。 当时解决户口很难,博士后制度的家属随调政策解决了我很大的后顾之忧。”
这个时期内,有些博士后进站一个月,自己和随迁家属落户后,立马退站。可以说是极大的利用了政策漏洞,却没有给共产主义舔砖加瓦。这种情况要精准修正的。
为了弥补这个漏洞,后来规定进站的博士后户口,是限制性的集体户口,此时还不区分博士后在职全职,整体上像学生集体户口,但是享受北京家庭待遇。此时在站期间不能随迁家属。但是工作期满出站,可以随便找单位。
于是博士后们随便找一个单位,落了户口,立马走人。但是时间长了,北京相关部门就发现,博士后们拿了北京户随迁了家属,却最后不在北京工作,根本就不能为北京创造价值,就让人很纠结。每年应届生名额很少,博士后落户却显得有点宽松。于是政府就出台了政策,力求博士后们能在北京持续稳定的就业。
于是北京参照已有的北京应届生落户要求,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六个月的社保,同时单位也来进行限制,基本上限制在了高新技术企业、央企、国企、事业单位。企业的话,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北京有高新技术企业有28000家(截至2021年),每年去企业的博士后占出站总数的1/3去企业,结果就是每年不足1000个博后去找28000家单位,这就从概率上说,97%的企业从来没有落过博士后。博士后也集中去顶尖企业和科研单位,可以说99%的高新企业没有落户博士后的经验,也没走过相关手续,那么它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与磕碰。
比如一个博士后,他认为自家企业就是高新企业,认为这事情很容易。于是作为老总的他父亲亲自跑手续,尽管符合国家要求,尽管是合理程序,半年时间各种绝望,一度以为辛苦读书20年的努力,最终付之东流。最后给所在区领导各种反应,前前后后问了有半年的时间,才办下来。期间这个博士后只能不停地延期,当时推荐他挂靠个单位,他认为自己运气好,不会遇上,文件白纸黑字写的很清楚吗,文章看多了,只要是纸就是真理,没经过社会的毒打。这件事上,如果要不是他作为老总父亲上心,给他出了几招,细节就不多说了,坚持推动这个事,他有可能就没有了北京户口。现在他落了户口,未来等着父母退休,就可以把父母投靠他的户口,一家人总算在北京有了归属感,未来几个孩子还要出生。他一个博士后,带动了全家人落户北京,把政策价值发挥到最高。
再比如,就像我们学院,因为是有很多大牛的团队,在外面有很多课题组孵化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大多数都是高新企业。有一个博士后认为找这些企业落户,太容易了,于是自己找到课题组导师推荐了下属企业,准备去落户,抹不下面子也不敢太催,前后问了三四个月,企业回复说手续太麻烦,还是别过来了。得,延期自掏腰包,新单位工资也没有,几个月经济损失不小。 还有个博后,找了个课题组单位,导师说费用十几个,你要在这个单位呆半年还债,半年时间要忍着,毕竟半年社保在这里交呢。后来给我说,度日如年,不自由毋宁死。。。。
另外没有房的博后,需要配偶也要是集体户,很多单位不给配偶解决集体户,而且是知名大企业,名单就不公布了。 此外,还有些单位是假央企,去了才知道中看不中用。
不过事情总是不一样,比如有些博士后找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和所在区相关部门熟悉,办理起来很容易,前后都没有什么阻碍。有的博士后落户很容易,以为整体都很容易,不知道整体情况,运气好反而认为以上全是一篇鬼扯。如果是单个人,碰上难以落户,就会极大的改变人生轨迹,有时候还有些回旋余地,细节还是私下聊吧,希望能帮上忙。
企业难落与不难落,基本上对半开吧,拼运气还是找挂靠,自己决策吧。见多了博士后往坑里跳,都是命,劝不住。单位不好找的话,可以帮忙推荐几个挂着,都成功落过,不用去上班就能解决HK。
也有些单位经常落博士后,比如在京高校、中科院、研究所、大医院等一些单位。这些都很很顺利。但是注意下工资,就很少了,到手一般1万上下。这点钱你要在北京租房、交通、生活,铁定存不下几个钱的。最近因为疫情,好多牛人留在北京这些单位进行内卷,即使当时能进去,后面在能力上被碾压,升职困难,不知不觉中,博士后的未来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至于在站期间兼职,兼职单位会交双份社保,这种情况是不能落户的,也是个超级大坑,等几天详细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