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案原本是我在看房子的过程中顺便了解的学区信息,所以我还是继续更新一下我这一年多来了解的新信息,与诸位父母共勉。
从国家层面来说,收拾完教培行业,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私立学校了。成都也明显地在压缩私立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能量和盈利水平。今年各个私立学校的招生人数都肉见可见地缩水了。五朵私花中的成外和成实外也由市属学校变成了区属,一个在金牛一个在温江。要求招生优先保障区内学生,其实是变相缩减私立学校的生源来源。同时也有几个私立学校明确转成了公立。
其次,去年以前,参加完市属公立学校的大摇号如果中签的,还能再摇一次私立外加区上再排一次位。但是今年明确了,但凡大摇号中签,后面所有的报名都不能参加。这点我觉得挺好的,把摇着玩试水的人排除了,把机会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其实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孩子本身才是决定TA能上哪所学校的关键。大家选学区房无非是想尽为人父母所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但是学校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房子、关系、金钱或许能让你的孩子进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要想进到这个学校的好班(网班英才班实验班清北班名字不一而论),最终还是靠考试成绩说话。
在以前,我对初中的好班怎么挑选学生是不太了解的,只知道是看成绩,但是今年知道了看什么成绩。从四年级开始各区内部会进行统一考试测验,原来叫调考,但随着双减政策越发深入人心,很多家长以为真的要双减,反对一切形式的考试和排名检验,所以调考就被举报停了。。于是考试换了个名叫“学科素养监测”,名字不一样但是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找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并想办法留在区内。真正能进区内好学校的好班的学生,家长是一定能在孩子五六年级接到学校电话的。根本不用你费心研究学区房、准备择校费、到处找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是个准备给孩子买学区房的妈妈。这个回答算是我这两个月关注学区房的一个总结,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可能会有出错的地方,欢迎指正。高赞的很多观点我都不认同,与其说成都以前没有学区房的概念,不如说以前学区房概念仅仅在掌握资讯的小范围人群中传播,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很多普通人也能接触到优质学校的信息了。
成都目前最好的小学(以下排名均不分先后,这样写是为了方便分类,不是为了排名!)
私立:嘉祥锦江,嘉祥成华,西川实验附小,川师附小,锦一附小,金苹果龙南,实外附小,成外附小
公立:成都实验小学,成师附小,泡桐树小学,盐道街小学,龙江路小学
成都目前最好的初中
私立:(私立五朵金花)嘉祥锦江和成华,西川中学,成都外国语,实验外国语,师大一中。(北师大成都实验是原来的成都二中挂牌的,和北师大关系不大,但是名字极具误导性,和师大一中是两个学校,评论区提醒了,这里要更正一下~)
公立:四中北湖校区,七中高新校区(林荫只有高中部),树德光华校区(宁夏只有高中部),树德外国语校区
此外还有三驾马车的石室联中陕西街校区,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区,树德实验东马棚校区,以及他们的分校石室联中金沙校区,七中育才汇源校区和银杏校区,树德实验清波校区。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提到的几个公立初中的本部因为是市直属学校,所以是成都11+2区(哪怕你是青白江郫县温江户口都可以参加)小升初毕业生大摇号,几率均等,中签率都不足10%,七中高新更是连4%的中签率都不到。所以题主说的直升四七九应该是只能直升分校的,本部压根没有直升的说法。除非你娃天赋异禀,小学就能拿一堆国家级奖项,或许可能破格直升。
私立也是这样,自从教育局规定私立义务教育阶段禁止掐尖一律摇号之后,像上表里的热门私立中签率也降到20%以内。西川中学去年预计招生101人,最后3000多人报名,中签率和打新股差不多了。
其他的区属公立,则是基本都要保证户籍范围内的生源入读。除非爆仓,除非你不在一顺位(这个后面来说)。所以我们一般说的学区房都是指公立学校(小学、初中),私立能不能上,和头部几个市属公立一样,是概率问题。
关键词:分校
五朵金花里除了成都实验小学,其他的基本都在广建分校,甚至有些还排不上TOP5的也在建分校。初中包括四七九都有非常多的分校,这些分校要么是和私立教育集团联办(比如七中嘉祥),要么是和各区教育部门联办(比如四中天府校区)。虽然不是本部,但这些和各区联办的公立分校是一定会保证周边已划片区域的适龄学生全部入读的。而本部会根据协议的不同,有的会向分校派驻副校长和业务骨干教师,有的就只是挂个名进行一些培训发放一些教材。虽然成都遍地都是XX学校的分校,但是其中差别还是很大。现在的家长已经从以前单纯追求小学学区转变成对双学区的考量,而优质的分校也是很多家长需要提前去了解的东西。
可能会有人问,好的小学本部目前不是可以正读么?还有很多所谓的房V鼓吹历史文化才是一个学校的根本,简直玄学。分校建多了必然稀释总部的师资,这几年就没有不扩招的学校,扩招也是稀释师资的重要因素,再加上成都的私立太财大气粗了,高薪挖了很多公立学校的老师,老校区真的有独一无二优势的已经不多。
最典型的几个例子,一个是此前不建分校的成都实验小学,虽然目前在成都五朵金花里排名不分先后,但是这个学校是全国百强小学榜上成都排名最靠前的学校,曾经一度还到过全国第10。优秀教师数量绝对的全市第一,很多达官显贵以及深谙成都学区真谛又有实力的家长都把娃送到这个学校。所以周边房价也一直高居不下,换手率也保持很可观的数据。另一个是石笋街小学,本身就在五朵金花以外,金牛区教育资源总体就落后青羊和锦江,对口初中一大半都名不见经传,还到处办分校稀释优势,过去几年周边对口房价都一直跑输大盘,去年还跌了。而像泡小这种分校实力强劲的,泡西和泡天已经逐步可以和本部分庭抗礼了,这两所分校的学区房因为居住条件更好,价格也早就超过本部,尤其泡天所在的金融城因为高净值人群多,已经成为全市成交最活跃价格最高的区域了。
关键词:多校划片
成都幼升小多校划片在天府新区试点,其余的大部分区域只在小升初阶段实施多校划片。所谓的单校划片就是你所在的街道对口唯一一所学校,多校划片则是你所在的区域同时对口好几所学校,在学校报名人数超过预招人数后就会进行摇号,随机抽取。这个举措主要是为了打击学区房的炒作,但是目前看来最多只是把以前追捧学区房变成了追捧学校所在的区域。
随着多校划片政策的实施,因为区域内小学和初中都有不错的学校,成都有三个区域被推到了前台,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青羊二区锦江二区和高新五区。
其实这几个区有一个共同点,基本都是曾经和现在政府部门的居住地。体制内占据政策优势,又能为学校输送优质生源,多年下来口碑沉淀形成了现在的市场。
目前四川省直机关大多数还在锦江青羊两区,市直机关基本都已搬到高新区。省政府搬迁传了很多年,一直没有落实。所以目前的优势短期内暂时看不到影响。
(之前无责任猜测过省政府新驻地,有兴趣可以读一读)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成都的新房供应量太大了。买新房容易导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再住老房子,买个小单间套一来挂户倒还行,要让他们住在这儿,简直比登天还困难。对于分校多的小学,如果还没有特别突出的初中对口,老破小尤其是老破大聚集区除了学区这个单一优势,已经没有太多别的议价权,去年五朵之一的龙江路学区房就严重滞涨了。目前各个区都在修新区,现在已经有很多人更愿意把房子买到青五锦四让孩子念分校了。
高五区房子都比较新,学区配套看上去也很均衡,因此成为去年房价暴涨的中心。具体来看这里小学由泡天,锦晖,锦小,芳草,七中初中附小组成,锦小偏弱但勉强可以说没有短板,毕竟小学不是多校。但是初中却有一个成都七中初中锦城校区,这个就是之前提到的虽然挂的七中的牌,但各方面数据开倒车的学校。去年统考成绩高新区倒数,也就和中和中学差不多。所以多校划片以后为了避免孩子进到七初锦城,很多高五区的家长都在往大源跑,大源目前没有实施多校划片,买了房可以正读石室天府锦城湖和市教科院中学,因为有了高五的优质生源,去年这两所学校成绩都还不错,石天锦城湖甚至考了高新第一。
关键词三:爆仓&顺位
这真是最能说明成都人口净流入的数据了……
最早一次听到小学人满为患学校装不下是在16年成师附小汇源校区爆仓,想了解具体情况的可以百度一下。
去年一年,很多学校的招生名额都已翻倍。当然能扩招的主要是很多近几年新建的学校,因为校区规划比较大,还能承受扩容的建设。这些年金沙小学甚至分成了三个校区,去年总共招了23个班,泡小西区也达到了20个班,东城根街小学17个班。但是市区里很多老校区,因为规划年限比较久,无法承载太多的班级,就只能爆仓,比如去年的龙王庙正街小学。目前爆仓以后的生源教育局一般会安排去周边的其他学校借读。
在这个背景下,成都出现了入学顺位。首先是要求居住地和户籍地一致,在这个前提下,一顺位要求房屋产权为父母百分百产权;二顺位要求房屋产权是祖父母,且父母无房;三顺位要求父母占有一定产权;四顺位要求房屋是祖父母产权,父母则在其他地方有房;五顺位则是父母祖父母均无房。
因为学区房的火爆,目前青羊锦江已经只接收一顺位的学生入读了,其他顺位都只能统筹。所谓的统筹就是附近哪儿有空学位就安排你去哪儿。甚至锦江区要求户籍满一年的才能享受优先安排。后期如果学位持续紧张,这个年份限额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继续上调。
尽管各区政府已经在积极兴办学校,但是依然赶不上暴增的入学需求。成都全市新生婴儿的数量,从2010年的10万人起基本保持同比新增2万的速度在增长,到2017年达到峰值,直到2018年才开始缓慢下降。所以户籍年限的提升应该是无法避免的现实。
爆仓严重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划片范围大,刚需高层多,总价门槛低的区域。题主的150万预算正好也是大部分家长的预算,这种可选择范围本来就小,就算买到了也会面临激烈的入学竞争。如果你看好的学区在锦江青羊区,一定要早做打算。等到孩子上学前一年才买房,很可能白忙活一场。不过介于题主的问题是4年前提的,当初随便听这个问题下哪个答主的建议上了车,现在应该都过得不错,希望你买了。
关键词四:老师
好学校之所以是好学校,就是因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教研组成员多,有些甚至是出题人。
但是哪怕是七中林荫,也有平行班、实验班、英才班(好像是这个名字)的区别。网上那句著名的“学习不好只能去隔壁川大”的段子,不是对七林所有学生说的啊!
如果进了七林却只能待在平行班,岂不是还不如去稍微差一点的学校的实验班?
目前成都90%的初中都要按成绩来分班,实验班英才班聚集了本校最好的生源,最优质的师资。目前就我所知,只有西川中学多年来一直坚持高低配的蛇形分班。与之相对的是嘉祥,不但要分班,还实行末位淘汰制。
像现在的金沙小学一个年级23个班,不可能保证每一个班都是资历丰富的老师来教,扩招学生的同时也会扩招老师。
所以,去了解未来孩子那一届的师资配置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去对口学校门口逛一逛,听听接送孩子的家长聊天基本能了解个七七八八。否则就只能像我一些同事那样,读一两年发现老师不行,再想办法转学,非常麻烦。
总之,如果开始关注学区房,你会发现这真的只是个开始。未来你会想办法关注老师、补习班、舞蹈、乐器、竞赛等等等。。。
关键词:生源
高赞认为生源不重要,我倒觉得生源才是最重要的。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之前发布过一项关于中国学霸的父母职业调查。
成都的私立最懂这一套,在自主招生的年代,嘉祥入学可是要面试家长的,家长的学历和工作单位可是重要的加分项。当然私立的费用本身就足够划分圈层了,金苹果公学每年近10万的学费,外加所谓自主报名的游学费用,哪个普通家庭负担得起。公立学校其实也有这样的操作,只不过隐藏得比较深,很多时候最好的班级里往往学生家长都各有神通。
五朵金花之所以教学水平高,也是因为在八九十年代有很多有实力的政府单位/国企驻扎在附近。实验小学旁边那几个没小区名字的老破小,当年是化工局、煤监局和冶金厅的家属院,虽然现在没落了,但是这些单位在当时可是香饽饽。后来几年有眼光去这里接盘的,也大多数是体制内和资讯比较前沿的家长,比如成都本地某个学区公众号的老板,就自己重仓天府一街,把孩子送到实验小学。
另外泡小和实小还有一部分自主招生生源,如果你自己不是那个圈子的人,就算靠买房进去了,大概率也分不到最好那个班。不过为了应对教育局的检查,学校多少还是会放一些普通学生在班上,就看你的运气了。这样对孩子来说是好是坏真的不好说,家长本身压力也会非常大,具体的自行体会。就我个人来说,尽管我知道这两所学校最好,也不是买不起旁边的房子,但是我基本不考虑。因为孩子的成绩因为一个学校变好是小概率的,但是因为周边同学家境都比自己好而自卑是大概率的。
今天热门的三区,也是至今仍有高净值人群居住的区域。高新区的教学质量退回去七八年是没人看得上的,今天可以和青羊锦江平起平坐,就是因为市局搬过来为学校输送了优质生源。同时还带了很多市直属学校的优秀干部和教师过来,最典型的就是东苑板块的成都七中初中,除了东苑,这里还有桂溪苑和人居锦尚天华,尤其桂溪苑在天府长城版块还有个名字叫“市长楼”,可想而知。
体制内家长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离政策中心近,很多外人需要花很多功夫才能了解到的讯息,他们可以很轻松地获取。现在有个段子,一个孩子学习成功的关键有三个因素:爸爸的财力+妈妈的情报能力+孩子的执行能力。身在体制内,只要稍微注意,情报能力就达成了。
从另一个方面说,低总价门槛学区房多的区域,学校成绩远期来看一定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东城根街小学旁边那一堆号称乞丐版学区房的挂户房。这个区域因为划片多,门槛低,人口多,学校已经扩容又扩容了,本身不算顶级的教育资源也一再被稀释。
所以生源这个因素,我觉得真的太重要了。
关键词:片区优势
一个学校是否是好学校,主要也要看师资+生源+片区优势。所谓的片区优势就是这个区域的环境、发展前景、收入。历史文化这种东西真的没什么用,尤其是在大的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要说历史悠久,眉山市仁寿一中真的不比很多成都市区内的重点中学差,人家还是几百年前的鳌峰书院改建的,高考制度建立那一年一个班(也相当于一个年级)的人都考上大学,这升学率秒杀现在的四七九,一直到八九十年代都出了很多人才,天问一号工程师都有好几个仁寿一中毕业的,但是现在??一本率都堪忧,而且很明显地越来越差。因为财政没钱,地区没有发展潜力,但凡有点能力的人都走了。
金牛成华一直以来不被家长们看好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这两个区域本身经济发展较另外几个区落后。尤其是近十年的成都,传说中的豪宅区也经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神仙树到桐梓林到攀成钢再到金融城,未来花落谁家各方争执不休。
而且细看每个区,年轻人群的喜好也都发生了变化。青羊区逐渐从浣花周边到了外金沙,武侯从内双楠到了外双楠,锦江是离攀成钢越近越贵,成华区是离万象城越近越贵。还有高新和天新两个新区在完善、崛起。所有的这些都显示,新区域,新房子才能吸引年轻人,区域也才有流动性。有年轻人的地方,才有未来。
各片区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市局的政策倾斜也是这个环节的重要因素。七中育才以前是市直属学校,后来被划成锦江区直属了。武侯区本来想打造川大附中教育集团,这些年下来不说崛起吧,已经被曾经的手下败将川师附中超过了,这就是行政能力的差异。高新区给区内几乎所有的安置房修了对口学校,把安置房生源和商品房完全隔离开,然后拼命引进名校,给教师优质待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片区教育的下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未来政策最好的区域应该是锦江和高新。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很多人关注的天府新区。诚然天新在10多年前确实是一片农田,哪怕是现在,出了二绕也有很多乡村风景。但是天新的核心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兴隆镇了,很多的基建规划都已经走在了前沿。而且真的走出去看看别的经济发达城市,很多城市的新区都已成为更优质的区域。成都会不会这样,现在说不清楚,只有交给时间。目前在这个板块里规划的学校,至少目前看配置是不差的。只是一个学校成果的展现起码需要一个周期也就是六年的时间,而天新,还尚在准备中。
关键词:时间&总结
成都这几十年来的发展无一不昭示,没有一成不变的学区,没有绝对优质的区域,没有不流动的人口。很多优势,短期来看确实是优势。但是时间拉长了看,真的不一定。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成都的公立高中前五是七、九、四、十二、五,那会儿几所联校都还没崛起。到今天虽然四七九强者恒强,但后面两个现在已经悄无声息了。
嘉祥成立于2000年,现在也不过是个20岁的年轻学校。但是它现在的成绩,足以让很多老牌学校汗颜。
今天成都的名校说完了,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还是这个格局。
教育说穿了还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甚至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占了首位。除非有幸遇到一个天才儿童,否则父母的教育,大概率决定了孩子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