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听了一个小升初讲座,角度比较新颖,简单记录如下。
1、23年海淀区小升初升学人数3万+。初中平均班量为9.8,即平均每所初中有9.8个班(vs西城的平均班量是9.3),再创新高。
2、各个初中这几年还在不断扩班级量,相应地也会扩教师量。
3、扩班对A类校影响不大(吸引力大,有人才厚度),但对B类校影响很大,因为后者的教研资源跟不上。
4、B类校最可能的应对方式是增加分班力度,把有限的资源扑到最好的实验班;以及教师招新、从其他学校招教师等。
5、DZ出现一些变化,初中反馈近几年学AS的孩子没有之前优秀(之前听机构的校长和老师说过同样的结论,两相印证)。
6、DZ量比22年有所回升。22年是民转公元年,民办校空间骤然缩小。
7、由于上面的原因,中学开始打造“全产业链”,把小学纳入集团,增大生源基数和自主操作空间。(逐渐跟机构脱钩?)
8、DZ的条件方面,由于AS式微,校内荣誉更加重要(三好/红领巾)。目前比较公认的硬通货是:早培,八少八素,明诚,线下DSS。信息学有一点作用但通路窄。除了这些,英语、语文、科技都是点缀。
9、在全部升学人数中,DZ的量不到10%,大部分还是普娃。
10、走中考路线(非竞赛路线)的选择:RF,RH,RC,SSFYQ。十一LY,十一JY,十一北校区,JH。QS。SSF北校区,SSF一分校,SSF二附中。
11、对普娃的建议:
1)把“普娃”换成“潜力娃”;
2)把“去好学校”换成“去有好班的初中”;
3)提前学不如建立好习惯,学有余力再超前。
联系方式:
微信号:6621335(备注来意)
扫码加微信(备注来意,不然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