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幼升小  居住证  居住证办理  自考  工作居住证  北京工作居住证  上海居住证办理,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上海落户  如何落户上海户口 

2023年上海高考Top100高中

   2024-06-06 2023年上海高考Top100高中2023年上海高考Top100高中2220
核心提示:2023年上海高考Top100高中,注:2023年上海市招考院公布招生的高中学校共计274所,其中市重点高中(含享受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政策学校)共75所,市重点高中占比约27%。2023年有三所新高中进入Top100,其中两所在Top20,各位看排名变化的时候自行脑中处理这个信息。区内有4所及以上Top100高中才有单独成篇的资格。

前言

原创:G大成长论-【2023上海高考复盘】系列文章。G大的高考升学数据在上海是独一份的,非常值得各位家长关注。

注:2023年上海市招考院公布招生的高中学校共计274所,其中市重点高中(含享受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政策学校)共75所,市重点高中占比约27%。2023年有三所新高中进入Top100,其中两所在Top20,各位看排名变化的时候自行脑中处理这个信息。区内有4所及以上Top100高中才有单独成篇的资格。

2024年上海共有289所高中招生,相比去年新增了15所。其中市重点高中76所,区重点高中70所,特色普高19所。

新增高中学校共计15所,其中浦东新区6所、松江区3所、青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均有2所

正文部分共45000字,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

1.徐汇篇

徐汇区2023年上海高考Top100高中

南洋模范

从19年的大失手走出来以后,一步一步非常坚实的在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23年在前面有新学校的情况下南模保持了原位,等于实际上是攀升的。

四分位数中,25%和75%位置上升明显,其中25%位置已经到了复交边缘,这是传统四分的标准。75%位置左移了一个区,进到上大档。相比上限提升,一所高中下限提升更具说服力。

南模24年表现应该也可以的,25年大概率会掉,26年会回到目前的位置。

 

位育中学

今年的表现继续该校仰卧起坐的传统艺能。各位看她过去四年的排位趋势图,会发现起伏得很周正,希望明年能够按规律再起来。

四分位数中头部25%位置跌得最惨,直接向右跌出了一个区。这个情况从我们之前发的综评录取数据就可以预判了-复交人数暴跌。

相比之下位育在50%和75%的位置倒表现尚可,跌的不算惨。中位数守住上大区,75%守住上理工区,那就算基本上维持住了八大级别高中的里子,虽然25%的面子是丢惨了。

 

西南位育

大崩盘。自从G大成长论开始统计上海高中高考数据以来,这是大西高考表现最糟糕的一次,排名直接到了3字头,完全掉出八大区间。

四分位掉的很平均,都向右移了一个区。一定要说区别的话,75%位置掉的最严重,托不住底了。现在回头去看20、21年的数据,当时的逼近南模,无视位育,如今只留存念。

和高考比起来,大西更大的问题可能还在初中。今年的初三一模大西位列全区第七,还打不过第六位的公办位育初。大西摇二(25中考)和摇三(26中考)水平要比今年的摇一好一些。最惨的是目前六年级的摇四,一声叹息。

大西这样完中的办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只想竭泽而渔,那么泽竭的速度一定比你想象的快,外界的反噬也一定比你预期的猛烈。

市二中学

本部23年的高考录得自我们开始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佳表现,上升6位进入前40,与上一位高中的位次差距缩小到了个位数。

四分位中头部25%位置上升幅度较大,上大档次高校录取人数有一个明显上升。

 

徐汇中学

略有上升。23年的高考是该校评为特色高中以后的第一届毕业生。由于自招名额基本上都砸给了直升班,所以对生源提升的作用不明显。徐中真正用好自招名额,要到新政的22年中考那届了。

23年高考里徐中头部25%位置基本没变化,这使得他在以头部毕业生为主的综评表里没啥水花。但实际上他的50%和75%位置都有上攀,G大还是希望让这样扎扎实实抓好中下部学生的高中能够为人所知。

徐中出了自招生源毕业生后,取代东昌/曹杨成为有毕业生的最强特色高中,是个原本无悬念的预期。但是23年东昌表现非常抢眼,所以我们留一线悬念,到浦东的时候再讲徐中是不是特高第一。

 

南洋中学

排位没动。看似平静的局面下面其实藏着分化。四分位中头部的25%表现不错的,有一个明显左移,接近上大区那根线了。

但在大家不太关注的尾部75%位置,南洋有掉,降幅和头部25%升幅差不多,所以正反抵消,整体原地踏步。

南洋中学近期一个小政策红利是本区修订了志愿填报时市重点填报数量的限制,反应到23年的中考分数,则是相对降幅在本区头部七校中为最低。

 

中国中学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已经默默连续往上爬了两年。23年中中(这个简称我一直念不溜)的两个重点班表现相当好,水平相当于市二的平行班。这使得该校25%位置向左移了一个区。

作为全市排名最高的本区第三区重点,中中的位置很关键,承接了中考里中等略偏上的考生,又是一所招生人数众多的大校。中中能办好,对徐汇中部的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福音。

 

市四中学

在22年的大幅冲高后(那年市四一口气冲高了25名,从100开外来到80出头)23年略降。四分位数中头部25%变化不大,中位数和75%都有明显向右的迹象。

全市在Top100里能有四所区重点的,只有徐汇,以及人口大区浦东、闵行。三个区的第四名区重点里,市四排名最高。

徐汇区第五名的区重点五十四依然在100-110区间徘徊。作为本区最后一名区重点,在这个位置也已经是全市最强。

徐汇的区重点整体水平几乎等于最弱的区的市重点水平,而徐汇的普高的整体水平高于最弱的几个区的区重点水平(今年可能还超了,这个我到时候另外做表写文章分析)。相比头部来说,我更愿意觉得这才是上海教育第一强区最好的底色。

徐汇的普高里零陵中学、华理附中和西南模范(民办)23年高考的排位都在120左右。普高能集中出现在这个区位,在外区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长久以来升学舆论场对徐汇总有一个刻板印象:牛蛙天堂、普娃地狱。其实你要看从哪个角度审视这件事情了。的确同样的分数在外区能进市重点,在徐汇只能进区重点;外区能进区重点,在徐汇只能进普高。但徐汇的学校是降维优势,这点大家也要想明白。

24年徐汇另外一个好消息是紫竹园高中获得了特色高中的称号,成为继徐中后本区的第二所特色高中。和大部分的水货不同,紫竹园的特色高中是有实际用处的。紫中的美术很强,只看美术应该是全市前三的水平。

获得特色高中的自招名额以后,紫中就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招美术生,这是一个对紫中而言很大的利好。G大已经数不清多少次做美术生中考咨询的时候讲除了香山和上戏附中以外,徐汇还有一所紫竹园挺好的。然后想起来哦不对,你不是徐汇的不能考。现在可以考了。

 

读者评价:我们是大西25届高考~当初离上中平行志愿只差1.5分直升的~早上7点40到校~下午不到5点就放学~不过这次高二区统考~数学平均分据说比南模还要高~希望继续保持。

2024年徐汇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共18所):

2024年徐汇区高中招生学校

2.长宁篇

在我们的统计口径中,全市第二:长宁。

长宁的下限极高,75%分位全市第二,只输徐汇,而且只输一点点。50%分位也是全市第二,以微弱优势领先第三的普陀。

25%分位的全市前三名是徐汇、普陀、闵行,头部是长宁的弱点——一如各位的认知。

长宁的这个第二名,详细看背后的基底,基本是这个四个原因:

1.教育水平均衡,特别弱的初中相比外区要少很多。各位知道前几年有个强校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列了128所比较弱的初中。长宁只有三所规模很小的初中在那个名单里,全市最少。

2.长宁尾部高中的收分线极高(当年)。各区平行志愿里最低一位的高中的分数线,长宁全市最高。长宁的最尾高中民办新虹桥,其分数长期比外区很多公办普高,甚至区重点都要高。

上面强调当年,是因为从新政首届的2022年开始,长宁的这个现象得到了翻转。由于全市范围内比例最高的扩招,本区各高中当年的分数线直接高位跳水。2023年虽然有所收敛,但最尾高中的分数线在全市的排位再也没有到头部,而处在中游。

这个现象反过来也说明2022年前,长宁的尾部娃在中考里的难受处境。那几年每次中考分数线出来的当天,都会有长宁的家长来和我抱怨讲长宁的普高分数怎么这么高。

上述的2022年堪称教育计划工作灾难的长宁超额扩招,其实和我们要讲的第三个点有关:

3.全区很强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中考里考不到自己目标学校的家庭,会有大比例用脚投票,而不是接受命运。其中成绩中下的占多数,这就导致留下来进入体制内高中的娃整体而言相对外区要强。

高中招生人数都是根据中考报名人数,以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和高中情况,来乘以普职分流比例来决定的,不会乱来。出现超额扩招,原因只有一个:本区的中考报名人数大幅高于中考后实际参加投档的人数。中间的差值去哪里了,想想22年中考报名的年初到中考投档的8月间发生了什么啦?

上述这段应该全市范围内都受影响,为什么长宁超额扩招最严重?有钱所以有plan b,润了。

还是那句话,鸡娃不如鸡自己。

4.长宁的高中从头部到尾部基本都算争气,没有出现明显的高进低出情况。

2023上海高考Top100高中长宁篇

延安中学

三届一轮回,连续爬升了三年然后一朝几乎回到原点。四分位数里后两个没啥问题,基本盘很稳,但头部的25%位置崩了。

在传统八大里,2023年延安是第六。

在此前的历年G大的数据中,延安都是大幅低进高出的那个。在传统八大里低进高出的幅度肯定最高,在全市范围内也一般是前五名。

这种低进高出的核心原因是两个,一个是长宁温和的基础教育和中考竞争,让进入到延安的娃相对来说潜力更厚实。顺便说下,这是我在向低年龄段选区家长做咨询的时候,主推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点。当然这个逻辑点很吃价值观,追赶星辰型的家庭显然就不买单。

第二个原因,是李德元校长。

这位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喜欢自称“鲁人李氏”的校长,到上海后在市三女中体系里任职了16年,直至2017年执掌延安中学。

语文老师的背景,加市三女中长期任教任职,加李校长本身的价值观,让他成为当下上海市重点高中里越来越少数的“亲和”型校长。

对他的风格最细致的描述和观察,来自他上任延安中学时,市三女初(李德元之前担任校长的学校)师生所发的一篇告别文:胖大大,女初第一帅,再见!这篇告别文的真诚让人感慨,不仅让G大深深怀念那时的教育、甚至整个社会的氛围。

到了延安中学以后,更大的舞台,更大的责任,更多元的师生,给李德元校长很多发挥的空间。然而他掌舵的这七年时间,正是传统八大,或者说传统海派上海教育,在激进的内卷教育紧逼下节节败退的时间段。

在这个大前提,以及长宁的基础教育的现状下,李德元校长能维持延安的教学水平和价值观,并且能(至少有间隔性)在高考成绩上进步,实属不易。

然而在G大的眼中,我能明显感到李校长并不快乐,压力很大,完全不是市三女中时期那个挥洒写意的自己。

2019年,在执掌延安中学三年后,李德元校长在自己的公众号里写下了这句话:头发渐白,忙来忙去,依旧压不住孤独。

1964年出生的李德元,到今年10月份即将满甲子,并到标准退休年龄。

这个行业的著名猎头,华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正在协助物色延安中学下一任的校长。从他们接触的几位人选来看,这所学校的风格可能有变。

当然接触只是接触,会不会来很难讲。毕竟几位都是各自区的教育领军人物,也都在本区的组织部重点名单里,有自己的发展路径。

 

市三女中

23年是有明显进步的,考虑到前面的两所新出毕业生的华二分校,市三女中实际上进步了6个位次,差不多半档了。四分位数中50%位置进步最明显。

然而,我知道,这依然无法改变各位对于市三女中式微的感慨。

如果说在内卷浪潮下,延安还能勉力支撑,那么丢失了生源和价值观优势的市三女中,在高考出路上的现状,并不难理解。

说的准确一点,女中的价值观并没有丢失,而是受众越来越窄。G大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作为一个精英主义(meritocracy)者,我向来重视高考出路。但只有遇到市三女中,我会有强烈的:好吧,高考弱一点就弱一点吧,过程值得。

近期高考制度改革对市三女中增加了两个比较大的不利因素。一个是重视理化,这个我不展开了,有性别刻板印象。第二个是艺术升学的收窄。女中曾经每年都能有10几20个艺术升学进头部高校的学生,基本每年都能出交大、北电、中国美院级别的毕业生。艺术升学道路的收窄,对女中的升学是一个挺麻烦的事。

只能润了,女中拜价值观和历史渊源所赐,海外升学绿色通道的资源相当不错。

讲到价值观,G大希望现在就是市三女中的“至暗时刻”了。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内卷和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的讨论逐次迭代,新一代又一代更睿智的家长登场,我想看到市三女中所坚守的价值观能等到花再开的一天。

女中现任校长潘敬芳历任过番禺中学(在任时推动了挂牌华政附中)、天山中学、建青实验,并于2020年出任女中副校长,并于一年后接替掌舵近20年后退休的徐永初而出任校长。徐永初女士现在为包玉刚学校总校长。

潘敬芳校长出身地理老师,1969年生人,目前是55岁,其实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让市三女中现在去参与内卷的竞赛,一来晚了,二来价值观也不允许。G大觉得不如就守住初心,等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追上来。

 

复旦中学

2023年的高考成绩同样呈现明显上升。四分位数中也是50%位置成长最突出,和市三女中一致。

2023这届算是李秋明校长主政完全产生作用前的最后一届。虽然这届2020年入学正逢李校长上任,但目前复旦中学最有看点的数学班,当年并没成立。

李秋明校长是1964年生人,1981年考入当时仅恢复独立办学3年的上海师范学院(今上师大)数学系。这句话现在听起来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在当年教师主要由师专培养的时代,第一学历是师范本科的教师,就是金字塔尖的。

在数学教学方面李秋明建树很早,2002年就获评特级教师。师从复旦附中史上最著名的数学老师曾荣(曾荣的老师是苏步青)的李秋明,完全继承了老师的衣钵,长期担任复旦附中数学竞赛“总教头”的职责。这对复旦附中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也是极高的荣誉。但从行政级别角度讲,这并不是领导岗位,甚至都不是学校中层。

在聊华二普陀的时候我讲过,在高中校长讲“行政级别”的大氛围下,只有四校本部调任区属市重点校长,才会出现“破格任用”。而这种破格任用,往往能带来很有创造力的任职风格。

比如李秋明校长从他任职的第二届开始,就主抓数学班,具体做法简单直接——调复旦附中数学老师每周来上课。根据复旦中学数学班在读学生的反馈,复旦附中数学老师的水平的确是高,对整个班级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

复旦中学的数学班目前相当不错,24-26届都有冲着这个班,中考分数很高的孩子来就读。

李秋明校长和复旦附中的绑定很深,哪怕是赴任复旦中学后,依然能看到他参加复旦附中的各项活动。这种绑定无疑为他争取资源提供了很多便利,也让复旦中学在短时间内大幅变得更“复旦”。

数学班以外,他搞了个“花活”——哲学班。就G大个人的理解,这是李秋明校长对恩师曾荣的一种纪念。曾荣的数学课上有一半时间是讲文学、社会学、哲学等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即兴所至,随意而谈。

复旦中学面临的不确定性有三重。第一是上述提到的长宁近两年的超额扩招,让原本来复旦中学的生源去了延安中学,导致生源档次下降。第二是1964年生的李秋明,其实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如果他退,那么靠他个人魅力和资源所搭建的课程体系能保留到什么程度未知。第三是长宁对复旦中学的支持其实低于签署合作时的规划。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大部分非刻意,但造成的结果是一部分的期待落空。

无论如何,G大还是期待复旦中学能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为上海的市重点提供一种不一样的发展思路。

 

华师天山

23年高考出路基本走平。这个排位在全市所有的区重点里位列第八,同档次的包括静安的风华、徐汇的中中、闵行的莘庄、奉贤的曙光,等。

G大在接待长宁的家长,特别是老长宁的家长(当然长宁主要是老长宁,基本没有新上海人因为教育而选择落到长宁,苦笑)时,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不觉得复旦中学比天山中学强多少。

其实在2016年复旦中学作为迄今最后一所升级市重点的学校之前,复旦和天山都是本区“脚碰脚”的区重点,谁强谁弱并不一定。

在我实际的日常沟通中,经常有长宁的家长和我讲,如果复旦中学的重点班进不去,那就完全不如天山中学的重点班。

这虽然是个事实,但在一个区如此集中、直白且广泛的表达,是一个异类。

可惜的是,天山中学并没有搞定特色高中来获得自招资格,以接住这种本区民众的认可。天山中学的特色高中建设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作为全市第二批特色高中建设校,2017年就官宣的天山中学,至今未在特高路线上获得进展。

 

建青实验

2023年表现略降。该校这几年比较大的威胁,是头部的那个贯通直升的延伸班一直处于缓慢式微中。今年(2024)年高考的这届的延伸班,人数仅20不到。

这种式微背后的生源流失,一部分是考出去,一部分是国际学校。每年建青延伸班的签约季,G大后台都会集中收到关于是否要签的咨询。站在家长的角度,做出理性判断很容易,但站在学校角度,就完全能理解办学的难处。

建青现任校长罗宇锋是当年复旦中学绑定复旦附中过程中的主角之一。新疆支教回沪后,罗宇锋从长宁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的任上原本已调至复旦中学出任校长,但仅半年后就在复旦附中入主的过程中“让贤”给了李秋明。

前三年都在Top100榜单内的华政附中23年憾未入榜。

 

读者评价:女儿现是延安中学的高三生,从高一李德元校长的第一讲就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也很“捂心”能在李校长的陪伴下走完这三年,喜欢鸡血的家长肯定不喜欢延安,但推崇人格发展,树立独立自信价值观的孩子请一定要来延安!

2024年长宁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共9所):

2024年长宁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

3.普陀篇

2023上海高考Top100高中普陀篇

华二普陀

是23年高考里整个华二系为数不多的亮点。这个四分位数,和七宝是一个档次的。过去几年里,也只有七宝持续保持位于这个档次。

20年官宣华二普陀执行校长人选的时候,我是有一点懵的——刘招川,特级数学老师,时任华二本部的年级组长。华二普陀肩负着“EFZ回到普陀”的历史使命,所以吃瓜群众总觉得会任命一名位重的老师来领衔。

任命位重的执行校长,不乏例子,比如复附徐分就选择了一位在徐汇教育体系深耕多年,并担当过市重点副校长级别岗位的资深人士。所以华二普陀这样的校区,我们总期待不说副校级,也至少应该是一位学校中层。

年级组长在大部分学校都汇报给中层的教导主任和德育主任,本身并不算中层。所以看到刘招川老师的任命时,难免让人心存“行不行啊”的想法。

然而无论从G大进行的调研和访谈,还是实际的高考成绩,事后来看这个选择都相当好。校区是非独立法人性质,大多数的职能部门比如教研、师培等都由本部完成,注意不是和本部共享,而是直接由本部完成。因此校区的执行校长,在头2-3届,核心的任务其实是在本部“中台”的支持下,带领一线业务团队完成0到1的“组织内创业”(intrapreneurship)。

这种配置下,传统校长所倚重的协调资源、组织构架、向上管理等技巧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带队伍在一线作战的业务能力,而年级组长这样有一半教学任务,一半管理任务的角色,刚刚好契合这个位置。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我也一直在研究新学校由什么样的校长来领衔,更容易出成绩。这是我和我的团队在做咨询过程中经常会需要回答的问题。华二普陀的刘招川校长是个很有趣例子。大概全市范围内都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如此破格任命。

在体制越来越不敢“用险”的大背景下,G大很喜欢这样的例外,很有必要。

华二普陀的另外一个“缺陷”,是不像同时设立的宝山校区,或者更早的紫竹,在同区有深度绑定的关联学校下探到小初段。不要讲华四和进华,相比之下关联真不深。深的应该是未来同校区自己的初中部。

这使得华二普陀缺乏很多隔壁开局就拥有的资源。然而同样在事后看起来,这种表面上的“先天不足”,成了某种更大层面上的“办学自由”。而刘招川校长把这种自由发挥出了效果。

华二本部及紫竹,长期都陷在竞赛生培优和普通生高考的拧巴中。这种拧巴在新校长下得到了破局,代价是经历了阵痛,我们在讲本部和紫竹23年的高考结果时会详细展开。

华二普陀则从一开始就似乎没有这种拧巴。好好高考,别多想。从结果来看,是好的。

华二普陀23届高考生当年的生源是相对好的——平行分数线高居全市前十,还没有名额到校生。生源的影响在和七宝的四分位数对比上展现的很显著:25%位置两校很接近,50%位置七宝占优,但75%位置华二普陀反超。

22年华二普陀的到区、到校、平行志愿综合录取分数线是全市第六,23年是全市第八。在越来越成熟的教职团队加持下,华二普陀值得长期看好。

新校区预计25年交付使用,一切顺利的话。

 

曹杨二中

23年的表现走平(考虑到前20有两所新学校),四分位数中前两个和22年几乎没区别,75%略有下滑。

曹二现任校长周飞是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他出道极早,08年前后就已担任晋元中学的副校长,09年获评特级教师。按照现在的配置,大部分市重点的副校长就是副处级(不知当年如何)。

此后周飞历任普陀区教育局副局长、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市教委督导室副主任等职务。这些位置如果没有高配的话,那么意味着在出任曹二校长前,他在副处级停留了近15年。

尽管没有在官场上更进一步,这段时间让周飞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以及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对政策和舆论边界的把握。换句话说,相比只在区内晋升和轮转的校长而言,他更清晰得知道在哪些领域创新是有效且「安全」的。

这在校长们被制度和舆论逼的施政空间越来越狭窄的当下,是一个重要程度超乎想象的技能点。这几年G大眼见着越来越多的校长选择躺平,或者只卷在执行层面。周飞上任后做的一些事情的确眼前一亮,至少有三次让我产生类似“我靠,还可以这么玩,这个创新牛逼”的感受。

周飞接手的曹二是一所危和机并重的高中。危我们在本文已经花了一整章来阐述,名为“华二普陀”。机在那100+的国际课程班名额。新政底下四校以外的市重点谈贯通培养,噱头为主,范围极窄。只有曹二,因为国际课程班学籍的灵活运用,是有资格坐在场面里谈初高中贯通培养的。

曹二的这种危机并重,在全市范围内都独一无二。而看了周飞校长上任后的施政,让我甚至产生了一种他等了15年就在等这个机会的感受。

沪上市重点高中届对这100+的国际课程班名额有很多羡慕和诟病。而目前一届10+DSD2,大部分靠FTBA去亚琛的现状,虽然对高中德语零起点而言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却无法完全挡掉质疑。

曹二目前在集团内部尝试德语的初高中贯通,力气非常大,超乎想象得大。4-5年后如果曹二能一届出50+DSD2,若干个慕工大机械工程、或者海德堡/慕大的医科,那么这个项目本身就能挡掉所有的质疑。DSD能站得住,那么借这个项目来走的其他贯通培养项目就能站得住。

德国的高等教育其实不太讲名校和排名,但在国内看排名的大氛围下,录取慕大慕工大就是证明。德语学习和德国留学这事我们以后专门写文章讲,这是我的高等教育合伙人自明老师最擅长的领域之一。

总之周飞校长上任后的一些做法让G大觉得想象空间非常大。这不是那种只在执行层面的卷,而是战略层面的创新,希望他能走通。

 

晋元中学

25%位置在23年略有上升,50%位置也基本走平,问题出在75%位置,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掉落。

让晋元25%略有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两个实验班。普陀全区范围内用班级做排名,前三是华二普陀的两个班加曹二的火箭班,水平差距不大。晋元的两个实验班水平在第四到第六之间。

这两个实验班从高一开始定班,此后只有流动,不再重组。这种设计,加上晋元比较强的数理化教学,是两个实验班出成绩的基石。

普陀初版文章里有读者留言质疑晋元23年复交综评这么糟糕,25%位置怎么还会是上行的。晋元23年综评没走好是一个事实,但他们高分段比往年好也是一个事实,最后都去了复交的普通批。

晋元下限的问题在新政生源后,可能会有显著改善。在22、23两届的市重点综合录取分(到区、到校、平行)比较上,晋元的到校录取生分数相对来说都算高,这和普陀整体的基础教育水平有关。

话说普陀人民从来不觉得自己基础教育水平好,言必称洼地。其实不是这样子的,但固有观念很难改。

晋元另一个问题是和集团初中挂钩不紧密,贯通培养没做出特色,和上面提到的曹二比起来,要弱不少。晋元附校目前是全上海九年一贯制学校里规模最大的,办学水平在普陀也靠前,完全应该产出更好的贯通培养结果。

季洪旭校长大概是全普陀范围内最著名的高中校长。他是1966年生人,目前58岁。生涯最为人知的代表作品是把奉贤中学从籍籍无名的郊区市重点带成了可以和松二一争郊区王的水平。

转眼季校长已经在晋元待了8年了,根据我们的数据追踪,期间最佳战绩是2022年的34位。这相比他接手时的谷底显然是跨越式提升,但毕竟和贤中这样的本区第一,无上限砸资源的高中没法比。

G大其实能理解季校长的无奈,不是每家高中都有华二普陀含着的金钥匙,或是曹二的战略资源。这一个班走春考/专科自招的娃子,如果拼到秋考能不能走得更好也未知。晋元的困难其实就是当下一个普通市重点的普遍境遇,能做的战术动作很有限。

普陀初版的文章里G大判断晋元进行了“斩尾巴”的动作,但后经过数据细看,发现这个假设并不成立,晋元中学没有进行斩尾巴的动作。初版文章中提到的专科自招属实。

 

宜川中学

23年微涨,使其成为到目前为止榜单上唯一一所连续四年进步的高中。一所高中的高考表现起起伏伏很正常,要连续四年上升很难的。23年全市Top100高中里只有四所达成了连续四年进步,宜川是其中之一。

四分位数里25%明显上浮,这从23年高考结束后G大给出的综评录取情况就看得出来。宜川这两年综评都走得很漂亮,所以如果选择里有她家的自招offer,是可以考虑的。

宜川75%的位置基本没变,让这所学校整体没有向上明显上跳的是50%位置,向右跨了一个区,从上理工档次掉到了海洋海事档次。

 

曹杨中学

上升了6个位次。考虑到前面有两所华二系新学校,所以曹杨中学实际上上升了8个位次,相当不错。

四分位数中25%微涨。曹杨中学作为完中,一直有贯通培养的机制,特高享有的自招权给了贯通培养机制扎实的依靠。作为首家特高,曹杨中学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已经把这套流程琢磨得很透彻了。

然而23年让曹杨中学进步的主要驱动,反而是在50%和75%位置,其中50%的中位数几乎向左移了半个区。

虽然22年略有下滑,整体四年里曹杨中学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对曹杨中学近30年的境遇,很多校友是意难平的。借特色高中和新政,希望曹杨中学能持续走强,加入徐汇中学和东昌中学,打出特色高中三国杀。

曹杨中学以下的特色高中距离就远了,要到80+了

 

甘泉外国语

23年实际反弹超过10位,25%位置领涨,向左移了几乎一整个区,到了上师大区的边界。

相对于她的中考分数而言,甘外有一个小头部一直很强,23年发挥更是出色。然而拖住甘外的,始终是尾部,75%位置这年虽然上升了,但幅度很有限。

实际上,在Top100高中里,甘泉外国语的75%位置是最低的,也是唯一下探到民办本科区位的。这,很遗憾,和甘外的初高贯通培养机制有关。这种机制里的确挑出了少数很优秀的娃,但同时也让一部分很沉底的娃,通过正常中考根本考不进甘外高的娃,也升了上来。

以上是老生常谈了,去年写的也是这些。我今年没来得及跟甘外的动态,所以欢迎了解最新进展的读者留言。

本区去年刚好排100位的同济二附中,今年随着三所新出毕业生高中的入列,而被挤了出去,录得101位。因此虽然华二普陀加入,本区Top100高中的数量没有增加,维持在六所。

本区另外有一个我没想到的亮点——以体制外升学为主打的安生学校(原名托马斯实验学校),其高中部参加高考的娃考得意外得不赖,录得120多名,在全市的民办高中里都排得上号了。

读者评价:“只有曹二,是有资格坐在场面里谈初高中贯通培养的。”这句太经典了!深有体会。G大作者真厉害。

2024年普陀区高区招生学校名单(共13所):

2024年普陀区高中招生学校

4.杨浦篇

祝贺控江中学回到前20,三年一轮回。

控江现任校长吴巍是1972年生人,现年52岁,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为生物特级教师。

吴校长95年毕业就在控江,是标准控江老人了。进入控江后吴巍的晋升速度很快,仅10年就做到了教导主任这一教学核心中层岗位。

此后他一度离开控江,担任区教育局高中科科长、区教育局副局长等职务。在前任校长姜明彦即将到龄卸任之时,吴巍返回控江出任副校长,并在一年后接过校长之责。

提到控江,人们必然会想起那绵延流长的“玩在控江”的民间戏称。老控江人回忆起来,所谓的玩,也只是管得比较松,下午只上2节课,3点10分就放学了。那时候也没啥好玩的,最多就是区对面杨浦公园打牌,或者去江湾体育场看申花训练。

近些年,这种戏称被以“玩学合一”的官方精神固定了下来。这,可想而知,争议极大。官方的定义里的玩,是一种不死读书,全面发展全人教育。但民间显然不会这么认为,而必然是非常单薄得纸面化理解。

这种精神的确会导致学生群体比较固化的自我认知,也会对教师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

在Top20的高中里,控江应该是学习压力最小的并列第一。虽然现在已经不像当年可以3点放学,然而5点半放学没有强制晚自习的设置,绝对是很温和了。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以学生的体验为成本,控江当属性价比很高的高中。

吴巍在区教育局任职的履历,显然帮助他在控江校长任上为学校争取到了很多资源,在不长的任期内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

控江这段的最后,我们显然要讨论房间里的大象:在越来越卷的当下,控江的这种价值观是否不合时宜?

G大认为作为一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控江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每所高中都变成卷卷学校,没有个性没有特色,这将会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也会是我们这座城市教育的悲哀。

同时G大也希望能选择,有选择的家庭,知道自己选择控江的时候,究竟在选什么。

 

杨浦高级中学

前身为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作为师范学堂期间出了一位著名校长:于漪。在1997年学校改成现名后,于漪担任名誉校长至今,并在2019年获得“人民教育家”的殊荣。

杨浦高级中学现任校长张田岚长期在德育阵地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是上海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会员、杨浦区德育中心组成员、曾获杨浦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杨浦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来到杨高之前,张校长曾经在前一个工作岗位:复旦实验中学校长任上,开发了以“中华经典”为抓手的人文德育系列课程。

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杨浦高级中学认真学习名誉校长、“人民教育家”于漪的办学精神,始终树牢于漪老师这面旗帜,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倡 “做于漪式的好老师”。学校内建成了“于漪展示厅”,厅内陈列的于老师在杨浦高级中学70周年校庆上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讲话视频,于漪老师各个年代的照片、讲课视频以及备课笔记手稿、奖状证书,都在各个角度深度展现杨高对这位老一代教育家的热爱和崇敬。

展望未来,杨浦高级中学在张田岚校长的带领下,必将持续将“德智融合,滴灌生命之魂”的于漪教育教学思想融入办学全过程,形成以思政学科为引领、多学科同向同行的“横向一体化”融合式德育课程发展新格局。

 

同济一附中

2023年走平。四分位数中头部有显著提升,但遗憾尾部有所掉落,两相折冲,停留在原地。

同一的张哲人为1964年生人,出道在浙江,曾任浙江省重点高中校长,县教育局长等职务。2003年调入上海时任晋元高级中学副校长,当时同在晋元副校长任上的,还有刚从江苏省重点阜宁中学调入上海的季洪旭。

此后张哲人历任普陀区教育学院、吴淞中学校长,并于2021年8月起出任同济一附中的校长,此时他已57岁。

作为同济附属学校里唯一的市重点,相比本市另三家985所附属的市重点,同济明显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到同济留住自己的明星教授。

所以张哲人校长赴任,显然一定程度上肩负着提振这所学校的重担。到任后获得同济教授和研究员身份的张校长,的确带来了很多变革,使得学校的学风严谨了很多,课程强度也提高了很多。

可惜如各位所见,他的任期恰好叠加了疫情,因此我们在22年刚看到的上升势头在23年被走平所取代。

同时,同济依然在寻求高质量附属高中的破局之路。据悉这种努力很快将获得进展,以一种G大此前未曾预料到的方式。很遗憾,那将和杨浦无关。

 

上理附中

在2022年大幅攀升后,在2023年降回2021年的原点。

 

2024年杨浦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共14所):

2024年杨浦区高中招生学校

5.静安篇

市西中学

2023年高考整体略降,但瑕不掩瑜,成功连续三年站稳八大档次。四分位中25%略糟糕,与Top100前后的格致、贤中相比差出了一个档次,与头部同样崩了的位育接近。

拯救了市西的,是稳固的50%分位,以及有所上升的75%分位。市西是全市范围内,四校和四分以外,25%分位到75%分位距离最短的高中。

相比同档次的学校,市西在上大到上理工这段的占比明显更集中,呈健康的纺锤形分布。这是一所八大级别高中基本盘稳定的表现,也是真正应该关心的战绩,因为这档高中大部分孩子去的都是这个范围内的大学。

可惜没人关心,大家眼睛都只看复交综评。

还记得我2020年第一次统计Top100高中的时候,市西的排位是30开外。这让静安全区缺乏一所八大级别的高中,让很多人对这个区产生了犹豫。

幸得此后董君武校长和教职团队一起连续三年把市西非常扎实定在前25,所以这两年G大很少听到静安没有八大,所以要跑路。从这个角度讲,董校长功不可没,从我们民间俗气视角看,配享教育功臣。

市西22年中考综合录取分在全部市重点里排27,23年排24,呈上升趋势。三渠道中(到区、到校、平行)到校和平行志愿排位较高,而到区还较低。

没办法,大家的认知还都是标签和刻板印象化的。市西不在传统八大,也不在所谓“新五虎”里,所以在外区为主的到区环节里,分数就一直不高。哪怕市西已经连续三年稳定高于4-5所八大五虎。

今年这个系列写作过程中,一直有人不断在唱衰市西,给出的预估大多在28-35之间,有一种市西这所学校把所谓“新五虎”的固化印象撞出了一个洞,那就需要把它灭掉,来证明固化印象正确性的即视感。

 

市北中学

连续三年进步,2023年闯入前40,不容易,鼓掌!四分位数比较均衡,没有突出的点。

各界包括G大在内,对市北唱衰过很多次了。这些唱衰大多是从老闸北的思维惯性而来,毕竟当年市北和市西水平接近。G大记得直到大约五年前,还有市北的拥趸来争谁是静安的老大。

这种争执这几年显然已经销声匿迹,转而成为校友们的叹息和扼腕。

2007年上任,至今执掌市北高校长印17年的陈军,全程经历了闸北合并入静安以后,市北高所经历的滑落。G大很难想象他内心的悲伤。很多事情无法改变,无法抗争,只能眼看着它发生。

1962年生人的陈校长,今年已62岁,应该属于返聘状态。这连续三年的走高,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育才中学

2023年走平,止住了下滑趋势,各四分位数变化没有异常。

每年写育才中学,都免不了要心生感叹,哪怕这份感叹的对象,已经是20多年前的旧事。

写这个系列文章做案头研究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咦这位校长和育才有交集,那位校长也和育才有交集,言语中都不约而同提到在他们执教的早期所受到育才和段力佩校长的影响至今。

育才现任校长曹斌是1972年生人,今年52岁,2019年上任。曹校长的工作极难做,G大光是想象他所面对的局面,就会觉得沉重感挥之不去。

他刚到任时,改变了育才一些传统办学特色,就马上受到大量非议。非议他的人,没想过这些办学特色所形成的年代,育才的生源比现在要好三个档次,至少。办学随着生源而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抱着不合时宜的办学传统而害怕改变,才是懦夫。

网上对曹校长的一堆非议中,有一句话很耀眼:新校长来了以后,至少我们在校园里能看到校长了。

如果说静安头部三校2023年表现都基本还算稳定的话,从下面开始,静安各高中就开始溃守。

 

新中中学

2023年跌了8位,四分位无异常,平均掉落。

新中在闸北合并入静安以后,走的下降趋势和市北几乎一致,我猜刘爱国校长经历的心路历程和市北高的陈军校长都类似。

1964年生人的刘爱国今年5月份即将满甲子。2009年出任新中校长至今已15年,如果算上之前担当新中副校长的岁月,那就更漫长。

陈军和刘爱国的校长位都很不好接。十几年的执掌期会对一所高中刻下非常深的印记,体系内也一定早就培养好接班人。但接班人是否符合区里的计划和想法,就不一定了。

讲到区里,静安教育局长也是从06年超长待机到现在的前市西校长陈宇卿。

该决断还是要决断,该变还是要变。大宁的基础教育都崛起成这样了,高中要配得上。

 

久隆模范

2023年跌幅也很深。久隆的表现就看4班,这年4班没顶住。

久隆另一个问题是当年平行志愿进来的特困生分数太低了,尤以这届为最,当年中考平行志愿收分线甚至低于八中。不过从下一届开始久隆的中考收分线就开始反弹了,情况会好很多。

久隆2023年中考出了非特困生招生班级(叫做收费班,其实就是收正常的公办学杂费,相对特困生不收学杂费而言),分数线在风华下面4分。G大觉得这个分数好精准,人民群众用脚投票投出来的结果令人服气。

 

风华中学

23年下跌了8位到71位,成为一所连续四年下降的高中,从2019年的56位开始。2020年中考风华的平行志愿在全市排67位。

 

民立中学

23年下跌11位到了85位,25%位置跌的最深。2020年中考民立的平行志愿在全市排84位。

 

彭浦高中

是静安头部三校以下2023年唯一算是走平的高中(考虑到新学校),为91位。2020年中考彭高的平行志愿在全市排106位。

总算彭高顶住了!

 

六十中学

23年下跌7位到94位。2020年中考六十中的平行志愿在全市排91位。

 

静安一直是G大成长论Top100榜单里对普娃很友好的一个区,中等区间高中几乎全部低进高出,但2023年出现了变化。仔细看,会发现静安的高中大部分只是跌没了低进高出,但相对中考收分而言,还算正常。

2024届静安有一些高中还会有变数,因为2021年的中考收分线相较2020年又继续下探了。

 

读者评价:G大这次对市西评价蛮好。市西头部的确不强,和它的教学风格有关,类似大学。活动多,孩子在里面很开心。不是鸡血学校。想要鸡血,千万不要选市西,家长会失望透顶。市西老师有水平的,25%,75%差距这么小。要知道普通孩子的出路才是家长关心的。复交综评和绝大多数考生无关。三年快乐学习换这样一个高考结果很好的。

2024年静安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共21所):

2024年静安区高中招生学校

6.闵行篇

2023上海高考Top100高中闵行篇

交中闵分

连续两年蝉联全市第三,祝贺。自G大成长论开始统计高考Top100高中至今,闵分整体上始终保持了四校本部级别的高考出路,这在全市范围内有且仅有此一家。

这届的闵分比上一届多一个班,人数增加约50%。这种级别的扩招通常非常考验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交闵经受住了这种考验。

闵分在吃瓜群众甚至在校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口碑争议极大,过往我们每次写闵行各高中高考出口,评论区都会让我非常直接感受到民间的这种情绪,本文的评论区料想也不例外。

G大能理解这种情绪,我自己和闵分校方沟通的过程中就能非常明显感受到对方的强势。这种强势是我在与包括四校本部在内的任何一所高中沟通过程中都没有遇到过的。这渗透到日常教学和整体管理中,形成上述民间情绪,并不让人意外。

新政后闵分采取了一种非常严谨,甚至可以说是激进的教学法,并产生了包括G大在内几乎所有人都预想不到的优秀学业结果。

所以无论民间情绪和我自己的感受如何,我都会支持这所学校。教育应该是多种风格的集合体,能够给任何的价值观提供选择。不认同一种价值观,不喜欢一种风格,你不要选他就是了,但若因此就攻击他甚至欲除之而后快,则就完全是一种懦夫行为了。

最后还是回到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自己在选什么,不要只看纸面升学数据——那就和挂着一张高中分档图的菜鸡直播间水平差不多了。

 

七宝中学

以微弱差距被新秀华二普陀挤下了一位,考虑到七中的体量是后者的八倍,及普陀本身就很扎实的基础教育,这并不令人意外。

在闵行本区人民的心中,七宝中学一直是老大。这从新政以后连续两届中考里领先闵分6分的平行志愿分数线里可以窥得一斑。此外本区的名额到校分数线也是七中领先,尽管23年相比22年这种领先从3分缩小到了约1.5分(加权平均,下同)。

但在闵行以外的全市范围内,七宝中学的受追捧度显然正在快速被闵分盖过,在23年的名额到区里,后者的分数线比七中要高出7分多。

两相综合,七宝中学和交中闵分分列我们统计口径里的2023年中考市重综合分数线的第10和11位,使得闵行成为全市范围内同区第1和第2名高中最接近的一个区。

七中现在的高一是16个班,维持了原先5个实验班的配置。平行班和实验班中考均分差15分,进来以后期中考试差90分。

浦江分校去年非常给面子得低了鑫都一分,今年大概率会超过去。如各位所见,本区老牌市重点的分校越开越多了,加上建平和进才,今年已经到了五所。

分校承担提升本区教育质量,扩大优质学校覆盖,应对接下去的中考人数上升等作用,也承担“自招”的作用。

七宝中学现任校长朱越为1967年生人,今年57岁。朱校长自2016年从功勋校长,上海市教育功臣仇忠海手中接过帅印,一晃竟已8年。化学老师出身的朱越是七中成长起来的,从一线教师一路做到区教育局副局长,最后返回七中接过帅印。

 

华二紫竹

2023年高考头部崩得很厉害,大家都知道,25%位置从复交档直接向右掉了半个区段。

其实如果各位看图,会发现紫竹已经连续掉了三年。2020年我们首次统计的Top100高中里,交闵、七中和紫竹占据了4、5、6连续的三位,而三年后三所学校拉开了差距。

这种趋势在升学家庭里是有感知的,在我们统计的市重点综合录取分数上,紫竹从22年高于交闵接近七中,到23年被另两校甩开了明显的距离。

华二紫竹从2023年度开始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并从2024财年开始首次财政预算由华二本部下发变为由闵行区教育局出资(交闵一直是闵行教育局出资)。

这一步后续会造成什么影响目前还不确定。非独立法人的四分在教研、师培、甚至编制上都能薅本部的羊毛,独立了以后至少很多事项都要另外算钱。(比如隔壁交闵2024年预算里就做了一笔228万元的项目经费,用以“(和交中本部)实现教学理念一致,教育资源共享,教学管理同步。”

紫竹现任校长(对,不是执行校长)是去年12月上任的施洪亮。70中的施校长1998年从华师大数学系毕业后,就一直在华二本部任教,先后担任过市理班、全理班班主任、数学竞赛教练、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务。此番出任紫竹校长前,施洪亮已在华二本部副校长的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

 

上师闵分

2023年略跌,四分位数中主要推低表现的是75%位置。

我们在21年的高考出口里曾经讲过作为闵行头部三家以下的“接盘高中”,当时26位,处于八大尾部区域的师闵位置很关键,给了本区次头部考生一个还可以接受的选择。

师闵也是独立法人,由闵行教育局出资,同样也是以额外项目的形式提供与总校间的活动经费。

师闵校长是2022年出任的赵婷,由上师附中推荐,闵行教育局任命。赵校长曾长期在上师附中本部任教,历任团委书记、学生处副主任、教导处主任等职务。2014年上师闵分创校时,赵婷就从本部调任来出任副校长,直至本次升任校长。

 

闵行中学

2023年略降到40位,四分位中25%其实略升,但75%位置下降明显,最终导致整体出口下降。尾部生源是闵中长期的制肘,以2023年高考对应的2020年中考为例,闵中的生源在闵行区大致排第七位,在本区所有市重点里奉陪末座。

所以进七出五(第五位),也还行。这种进出对比,本区的家长是有感知的,也在用脚投票。2022年的中考里,闵中的整体录取分数线依然处于本区第七的位置,而2023年就已经超越向明浦江而进到第六位了。

其实在新政首届的2022年,闵中的到校分数就已经高于向明浦江(加权平均)。在新政前,闵行只有完全属于本区的七宝中学和闵行中学有本区的名额到校生,其他五所市重点都未曾经历过此类生源,需要从头开始积累教学经验,这点本区的升学家庭都是明白的。

闵行中学现任校长乔慧芳2021年任职,接替升任闵行区教育局长的前校长何美龙。乔校长为1971年生人,现年53岁,出身是生物老师。她早年在上师大附中任教,师从后来的附中校长,去年退休的严一平。2007年乔慧芳出任闵行梅陇中学校长(和普陀的梅陇中学是两所完全不相关的学校),后于2016年出任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

 

市二梅陇

2023年表现基本走平。

出事的女教师是本部的,不是梅陇的,梅陇校区学风比较正。

和出口相近的闵中比起来,二梅的头部显然不如有直升机制的闵中,但由于平行志愿分数略高,新政前也没有本区的名额到校,所以下限通常都比闵中高。所以新政以后的生源,对市二梅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梅陇校区的分管副校长是吴卫,吴校长自2008年起便担任市二中学的副校长,并在2015年梅陇校区开设后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闵行。

向明浦江

2023年表现大降,几乎被下一位的区重点上闵外所赶超。

有趣的是,向浦2023年的综合中考录取分数排位也同样出现了大幅下降,来到48位,和其高考出口相称。当年的高考成绩通常不会影响当年的中考分数,传导没有那么快。向明浦江的中考录取分数下降,应该是民间口碑已经在先期下降所致。

浦江校区分管副校长为2020年出任的朱晔婷。朱校长出身是数学老师,2006年浦江校区前身向明世博中学(初中)创办时就在该校区任教,后于2011年调回向明初担任副校长,直至此番履新。

 

上外闵外

2023年差一点点就完成了对上一位的逆袭。我相信在某些统计口径下,这种逆袭其实已经发生。

G大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区重点超越市重点的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了(徐汇中学超越南洋中学?),但预计接下去这种情况将会在全市范围内发生数次。

这或许也是新政的一个有趣的效应,其实挺好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当然,上闵外本身的确足够努力,在我们Top100四年的榜单中,和徐汇中学各有胜负,一起长期位列全市区重点Top3。

闵外现任校长,也是创校校长吴金瑜为1962年生人,今年62岁。2022年宣布他将继续担任校长时,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大家都希望吴校长能再带这所学校继续走一段。

吴校长出身为物理老师,青年时长期在金山区任教、任校长,曾把亭林中学从普高带到区重点中学,此后在上师大二附中短暂出任副校长,并于2011年调任闵行的交大二附中出任校长。

交大二附中为模仿复旦二附中而于1994年成立的交大闵行校区子弟学校,创建时为完中。由于没有复二附那样靠近复附的巨大优势,交二附长期办得很艰难,最终在2015年高中部由交中本部接管,参照当时已经成功办学的交嘉而设立为交中闵分。交二附初中部名字延续至今,在2017年同样由交中本部接管。

2015年交二附翻牌后,吴金瑜校长带着部分团队创办了上闵外,下涉公办高中,及现在改名为骏博外国语学校的民办初中。

 

莘庄中学

2023年高考出口走平。莘中这几年最大的成就是没有再让第二所新办学校超过自己。上闵外建校后夺走闵行第一区重点的位置,对这所老牌区重点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惊醒,此后便如履薄冰,兢兢业业。

下述的七宝鑫都和去年新开设的七宝浦江都被莘中成功压制在了下面。其实老闵行,特别是老莘庄人民一直觉得闵行区对不起莘中,投入资源搞了那么多市重分校,为什么不把莘庄中学好好弄一弄?

好消息是闵行区政府此前曾明确表示将尽快推进莘庄中学新校区的选址和设计(占地约50-70亩),同时还将推进莘中创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即我们口中的市重点),考虑到同为人口大区的浦东刚刚成功将高桥中学升级成市重点,打开了这个接近10年的尘封通道,莘庄中学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坏消息是至今我们没看到实际的动静。

校长李国兴为1965年生人,今年59岁,出身化学教师,曾在闵行教育学院及附中任职多年,后调任至莘庄中学任副校长,并于2016年出任校长至今。

七宝鑫都

2023年为首届毕业生,录得全市80位的高考出口成绩。

鑫都创立时曾获得非常高的关注和期待。创校校长黄岳辉为1979年生人,2006年进入七宝中学担任英语老师后一路加速晋升,于2020年先后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鑫都创建时,向社会面沟通的是师资将主要由来自七宝中学的老师出任,但实际上主力老师都来自文来高级中学。当然其中有不少老师原先就来自七宝,大多也教学经验丰富。

文高2020年为了抽掉师资支援鑫都的建设,进行了大幅缩招。对这些老师而言,从民办转到公办,获得编制成功上岸,也是好事情。

不光是师资,从高考出口看,80名这个位置似乎也取代了原先文高的生态位。只是鑫都并没有复制文高原先大幅低进高出的能力,而只是中规中矩得完成了平进平出。

黄岳辉2023年调任至上师大附中接替上面我们提到的严一平而出任校长。

鑫都目前主持工作的是沈勍副校长。沈校长曾经长期在长桥中学和龙苑中学任教,并出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后在康德实验学校任职,并于鑫都创办后加入出任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沈勍是英语老师,曾任徐汇和闵行初中英语学科带头人,为正高级教师。

 

闵行三中

2023年高考大涨13位来到86,考虑到这所学校是2021年才挂牌特色高中并获得自招权,首届自招生源要到2024年才毕业高考,2023年的高考成绩攀升完全来自学校自身的原生性成长。

三中的校长王中全2016年上任,此前曾在七宝中学工作长达12年。闵行三中的特色高中创建工作完全由王校长促成,并用了相对较短的时间(五年)就申办成功,且当时是全市范围内第一所非实验性示范性(区或市重点)学校挂牌的特色高中。

摆在三中面前最大的挑战是不断出现的定位在其之上的新学校。过去10年闵行有三所新建高中排位在三中之上(闵外、鑫都、七浦),今年新开办的交大闵实大概率也在其之上。这对三中的生源造成了不断的向下挤压。

 

文来高中

2023年高考出口狂跌15位来到95名。如上所述,这届是文高抽掉大量师资支援鑫都建设,并相应大幅缩招的一届。这种伤筋动骨式的变化,显然在教学端产生了连锁反应。

如今有了鑫都和浦江两所公办高中的七宝集团,文高的体制内方向恐怕会愈发势衰。文高体制外方向的日语项目还是相当不错的。

文高校长黄健为语文教师,来自七宝中学,自2009年起便持续担任本校校长。和隔壁文绮初高中一体管理不同,文来初中部由另外的管理团队负责。

 

读者评价:教育是多种风格的集合体,按需选择,这点我非常赞同,也谢谢G大能够一直保持严谨的风格为家长们提供客观的视角 我女儿在交闵高二,大概年级50~60%,虽然成绩一般尤其理科被虐得很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交闵这所学校的认可。外界一些出于各种目的很不负责任的黑化学校,真是有失公允。试问有方向有引领的为了自己的目标刻苦学习有什么错?难道只有标榜不需要刻苦每天吃喝玩乐就能进入自己理想大学就符合大多数普通孩子的实际情况了?必然没有一个学校一种方式是完美的,选自己适合的就好,但是没有必要美化自己的选择而去打压另一种。交闵老师的认真负责是让家长们都非常感动的,整所学校务实低调,而且有着很高的组织效率和调整速度,当然要是女生宿舍能搞得像男生寝室那么高大上就好了,门口的路是不是能尽快修修好,愿这所学校能越来越好,孩子们都顺顺利利。

 

2024年闵行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共31所):

2024年闵行区高中招生学校

7.黄浦篇

2023上海高考Top100高中黄浦篇

格致中学

2023年高考出口略降,此前该校连续两年提升排位,并于2022年进入前20。格致这个排位在传统八大中是第七。

细看各四分位数,75%无疑是格致的弱点,在Top100高中里要排到几乎30位。格致的头部比较强,25%的排位比延安和复兴都要高。

格致现任校长吴照为1968年生人,目前56岁。吴校长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2001年加入格致中学,任教科目为地理。

吴照是格致前校长,现任格致教育集团理事长,上海教育功臣张志敏一手培养起来的重臣。2011年,当时已满甲子,因特殊贡献和重要程度而被返聘的张志敏决定委派吴照去完成一件格致中学进入21世纪以后最重要的事情:筹建奉贤校区并担当首任执行校长。

回头来看,这成为了吴照最终接手格致中学前最后的试炼。尽管格致奉贤目前被贤中全方位压制,并且在奉贤的教育体系里位置略尴尬,当年奉贤引入格致,在当地实足引起了一场很强烈的震动,并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退休老校长出任本校教育集团理事长,在上海高中届是一个不罕见的做法。选择这么做的高中,根据G大的观察,往往能有效避免校长退职后所可能出现的波动。

吴照执掌下的格致,这几年高考情况整体来说不错。相比前任,吴校长的治学风格更严(ji)谨(xue)。这种风格在学校及黄浦区内部形成了一定争议,认为这所近150年历史的名校不应该跟进内卷的潮流。G大认为吴照能顺利推进他的办学理念,和张志敏在背后的持续支持密不可分。

格致奉贤目前的执行校长为刘骏,比吴照还年长2岁。作为另一位由张志敏培养起来的校长,成长路径和吴照完全不同。2010年已是高级教师的刘骏选择远赴云南支教一年,此后又在2016年赴奉贤致远中学支教。现在看起来略奇怪的“市内支教”,在当年的新闻稿里用的就是这个词,和实际情况也相符,那时市郊的教育水平差距就是这么大。

因此刘骏可能是格致资深教师里,除了吴照以外对奉贤情况最熟悉的人,特别是本区头部以下的学生。因此在吴照升任格致校长后,由刘骏接任格致奉贤,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对奉贤区非头部娃的培养,是新政以后任何一位格致奉贤执行校长都需要面对的主要难题。

 


大同中学

2023年高考出口基本走平。四分位数中最强的是中位数(50%),和格致持平。但大同的25%和75%都明显弱于格致。

从新政后的近两年的中考入口看,大同在本区的平行志愿上领先格致10分左右,但在到区志愿上一般是格致略高于大同(加权平均)。而到校则是22年大同高,23年格致高(加权平均)。

按照G大成长论的计算,2022年大同的平行志愿、到区、到校三者加权平均录取分领先格致3分,10个位次。2023年这个差距减少到1分,5个位次。

大同中学现任校长为2021年上任的应华,1973年生人,现年51岁。应华是我们这个系列到目前为止首位登场的历史老师。应华也是从大同成长起来的老师,曾任大同的德育主任。离开大同后应华历任市八和大境的副校长、借调挂职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黄浦区教育学院总支书记、等职务。

大同中学原校长郭金华,现为黄浦区教育局长。

虽然大同教育集团内部也有交叉和传承,比如有两位前大同中学校长曾任/现任立达中学理事长、校长等职,但整体而言感觉并不紧密。至少和依然由张志敏领衔的格致教育集团相比,略松散。

 

向明中学和向明浦江

2023年下降蛮明显的。哎,叹口气。人家落难的时候G大就不多讲了,祝向明能尽早走出来。


敬业中学

是本榜单中2023年黄浦高考出口上升幅度最大的高中;四分位数里头部上升最显著。

敬业来自原南市区,在今天黄浦的三个构成区里,南市其实从传统来讲就是教育高地。当年南市的娃觉得虽然相比老黄浦和卢湾自己穷,但是读书好。

从南市区的时代开始一直至今,敬业在本区的分数和定位都一直高于下面的大境中学。无论是晚一年挂牌市实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还是大境翻牌成上外附属,都没有改变本区人民的认知。

敬业中学长期以来的核心问题,是在外区的知名度实在太低了。外区对上海高中不那么关注的群众,对黄浦的学校,肯定知道大同、格致,大概率也知道向明,但是再往下的学校估计就要想一想了,敬业恰好就卡在这个要想一想的位置。

无论是旧政的零志愿,还是新政的到区,敬业在外区的加权平均录取分都长期明显低于大境。在知名度都不高的情况下,上外附属这个招牌的确是好用的,这点毋庸置疑。

当然这里G大也要赞赏大境的外宣工作。光是百度百科词条,大境就是我到目前为止所见最完整、最具体、最实时的。

扯远了,讲回敬业,这所学校没有晚自习和周末上课。这在当下越来越卷的当下,是一种稀缺属性,会吸引到一部分相同价值观的升学家庭和学生。至于晚自习和周末课的好坏,仁智各见,不在这里讨论。

敬业中学现任校长是金怡,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1971年生人,目前51岁。金校长初高中都毕业自敬业中学,并曾长期在敬业任教,后调至外校,2014年返回敬业出任校长。

敬业中学接下去会经历一段危机并存的时期。机是随着所在区块的旧城改造,敬业的校区将会原地扩大,一举解决校园狭小的拘束,使得各方面办学水平都上一个大台阶。危是指校园扩建期一般都会分散学校管理团队的精力。此前洋泾、东昌在校园改、扩建期间都经历了高考出口下滑。

敬业能抓住机,避开危,就最好。

 

上外大境

2023年高考出口,也是叹口气。我后台有读者反馈大境2024年春考情况也一般,如属实,那么大境就是出现了G大上面所讲校长交接过程中传承出了问题。

大境现任校长葛炯为1975年生人,现年49岁,是本系列到目前为止登场的校长中最年轻的(未登场里有更年轻的,市重点校长里都出现不止一位80后了)。

葛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2023年执掌大境中学之前,曾任五爱中学校长达12年。期间他做到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在2019年带领五爱中学超越市八中学,成为黄浦平行志愿里第一顺位区重点高中。

由于大多数考生在中考平行志愿里都是按照往年分数从高到低填下来的,因此交换顺位这件事情,难度极高,可能性极低。G大不了解当年具体发生了什么,但葛炯无疑是做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并且做对了。

跟着G大这个系列读到这里的粉丝,应该猜到我对这样的校长一定抱有好感。的确如此。网上公布的葛校长的照片,能让人感觉到一种英气。假以时日,我相信葛炯能把大境带到一个不一样的高度。重复他在五爱做到的不可能事件,也不是不能想象。

然而回到大境这段开头讨论的,G大能明显感觉到在葛炯这样一位年轻校长空降之前毫无瓜葛的大境中学的过程中,本校有一些传承显然断掉了。

这种年轻有为的领导空降到一个大惯性组织构架的故事,相信各位并不陌生。大境中学需要多久能从目前的传承断裂中走出来,真不得而知,希望葛炯校长动作迅捷,祝他成功。

 

卢湾高中

2023年和敬业一起成为高考出口上升的少数派。

在和黄浦以外的家长沟通时,G大发现卢高的知名低不低于敬业。大部分时候,这要归功于卢初。在上世纪90年代市重点初高分离的大潮中,原卢湾区的两家市重点是另类。他们各自的初中部并没有像其他区的市重点初中部一样改制成民办或是停办,而是带着原名持续办了下来。所以现在的向明初就是以前的向明中学初中部,而现在的卢初就是以前卢湾中学的初中部。

这和现在大部分市重点收编菜中挂牌的养子初中有很大区别。具体到执行层面,卢高和卢初之间的关联从来没断过,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贯通培养始终是卢湾中学的特色。

卢高现任校长何莉在2018年出任此岗位之前,就曾长期担任卢初校长。1973年生人的何莉现年51岁,出身语文老师。

卢初在黄浦区公办初中里战斗力极强。三大公办(格致初、大同初、向明初)的理科班虽然强,但整体而言卢初往往不输给三大,在部分年份中甚至拿到过全区公办第一。

而且奇怪的是,卢初的强,在全市范围内好像知名度不低,很多外区家长都知道这个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开头讲卢高的知名度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卢初。

对于普娃来说,选卢初然后把卢高直升班作为一个保底选项,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光明中学

2023年高考出口下降了10位。光明的高考,就看当年的法语班有多少考生选择出国,有多少孩子选择留下。出国受疫情影响最大的21、22年,光明的高考成绩显然就好。而疫情后的2023年,光明的高考明显就受了影响。

这很正常,如果我是他们法语班的学生,我也选择出国,不高考。光明的法语班就是理科班,数学学习要求很高。这是因为到时候法国工程师学校入学考试,数学是核心考查科目。

光明中学和法国五年一贯制工程师学校里排位最高的INSA里昂(INSA:法国国立应用科学院)建有绿色通道。对法国工程师学校体系不熟悉的各位,把INSA里昂想象成浙大的工科学院就好。(这个类比是有依据的,这所学校在国内的三家联培合作院校就是上海交大、浙大、西北工大。)

如果不是光明的学生,要在高三考INSA里昂,那么这个学生通常至少要来自八大级别的学校。而光明在2023年一口气有四位学生录了INSA里昂。

光明还有INSA图卢兹、INSA斯特拉斯堡等其他法国工程师学校的绿色通道,都是小众但非常实用的选择。

这几年G大做的中考咨询里,每年都有家庭在和我沟通,并做了研究后,头也不回选择光明中学并走上了这条升学道路。

这里顺便做个广告,如果你目前是高中在读,对法国工程师项目感兴趣,欢迎文尾扫码找自明老师聊聊,我们有INSA鲁昂、INSA雷恩等优质学校的绿色通道,可法语零基础。

光明中学现任校长朱晓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出身数学老师,现年55岁,2021年上任。

 

五爱中学

是Top100里黄浦最后一所入围高中,2023年表现略降,到了榜单边缘。

五爱是全市唯一一家在外区平行志愿里招生的公办区重点高中。虽然按照政策,区重点有资格在外区招生,实际操作中却很少有这么干的学校。背后原因一来区重点本来就少有带住宿条件的学校,二来听命于本区的教育局,总希望在本区多招学生。

五爱是怎么办到这点的G大没查到,但如果说是原校长葛炯推动搞定的,那我信。

五爱接下去的挑战有两个:第一个是失去了葛炯以后,传承过渡是否顺畅;第二个是过去五爱在各区的平行志愿里有其独特的稀缺性,在以闵行为代表的部分区里能招到一些不错的学生。然而随着新建优质民办高中的崛起,五爱的这种稀缺性正在被稀释。

Top100以外,市八和市十都在110左右,其中市十表现亮眼,比前一年有明显进步。

 

读者评价:作为格致高三学生可以来讲几句,格致25%强的原因在于如同G大所说格致教育集团内部联系足够紧密,高中同学很多是格初和明珠,听同学讲格初除了年级前十直接去了四校以外,头部悉数全部来了格致理,明珠更是如此,23届明珠一个去四校的都没有,头部全部来了格致理,并且据我所知,我们这届理科班还有来自于向明初年级第一的人,都是初二就和格致谈拢,来格致上课的。75%弱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到区分数线低于大同近十分的结果。至于吴照校长的鸡血与否,虽然我们格致学生也会吐槽,作业多放学晚高三周末上课,但是横向对比起来格致并不算卷的了,应该说今年格致150周年校庆,一个老校依然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作为gzer我是很自豪的
也欢迎黄浦区的学生报考格致,老师们真的都很负责,严谨治学。顺便给一下今年春考的数据:黄浦校区264人,英语140➕13人,135➕近60人,130➕110多人,也能侧面作证G大的观点,135以上的人数远超南市某校,但是130➕人数与其相当,说明50%位数其实差不多的。

2024年黄浦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共17所):

2024年黄浦区高中招生学校

8.浦东篇

浦东复附

2023年大幅反弹后,录得近些年最好成绩。四分位中表现最好的是75%,领先下一位建平中学非常多。

浦东复附现在最大的危机,是在浦东的招生分数线全方位落在了建平后面。2022年的平行分数线是浦复高半分,而到了23年已经变成建平高半分了。

根据我们统计的新政后22、23两年的市重综合录取分数线,浦东复附分列18和21位,都大幅低于目前该校的高考出口排位,是很大的挑战。

浦附现任常务副校长是2023年上任的张建国。张校长是1977年生人,毕业自复旦数学系,工作伊始就在复旦附中,直到此番履新,上任前在复旦附中最后一站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出自群星璀璨的复附数学组的张校长,一脉相承了务实的作风。他曾在复附本部教务口工作了十来年,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口碑非常好。

他上任后遇到的难题除了上述的生源退位以外,还有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不过好在他长年复旦附中本部的教务条线工作经历,让他调动本部资源的能力很扎实,教学事宜跟得很紧。

 

建平中学

2023年出口走平。四分位中除了的确比较弱的75%分位以外,前面两个分位和上一位的华二紫竹几乎没有区别。

建平在2023年中考里全面夺回了浦东第一名的位置。这也是该校从浦东复附建校以后首次回到这个阔别已久的领头位。全市范围内,本区土著第一在遇到四分以后能丢掉再夺回第一位置的高中,至今仅此一例。

建平现任校长是2023年从浦东复附调任而来的虞晓贞。虞校长为1971年生人,毕业自华师大,出身为历史老师。毕业后她首先在华师大二附中工作数年,后调任至复旦附中。

2013年浦东复附创校,由时任复附本部校长郑方贤兼任校长。时任校长助理、校办主任的虞晓贞被任命为浦东复附的分管副校长,直至此番履新。履新后她的组织关系也从复旦转至浦东教育局。

虞晓贞校长为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特级教师(2017年,德育),正高级教师(2021年,教育管理)。

建平今年新建的分校三年都在本部上课,就会造成一条比较高的分数线,这条分数线是这所分校初期最重要的东西,将伴随很长一段时间。

分校运用得当,可以当作建平“自招”的补充,但除非前期已经沟通过,否则今年官宣实在太晚了,这个用处在这届会比较有限。

 

上外浦外

2023年强力反弹,回到21年的高位。话说我发现浦外也是个仰卧起坐高中,高低高低的。

浦外2023年毕业生高考出口去向最多的高校是上纽大,为15人。这使得浦外成为上纽在上海的最大生源校(第二是建平,为9人)。浦外在非全量数据的排行里一般都不太好看,因为那两套数据都没上纽。这对浦外来说特别亏,毕竟他们高考生总数也就100出头(不含保送),15人占比很高了。

对于浦外的一个最大误解是中考直升率50%。从2022年开始,浦外直升名额从160加到240了,对应的直升率约为70%,望周知。其实去掉一些强行要中考的,以及读包括本校VCE在内国际课程的,真实直升率还要再高一些。

 

进才中学

2023年也基本算走平,没有跌出前20。

讲一个冷知识,按照我们的市重综合录取分数排位,2023年中考进才排第20,比浦东复附高一位。而这个情况已经是进才冲高回落后的结果了,22年同样的统计指标下进才比浦复高7位。

20这个位置和进才目前的高考出口一致。

进才中学现任校长为去年上任的胡杰。1971年生人的胡校长在崇明念完高中后远赴当时位于虹口区的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现名上海团校)就读当时与上师大合办的全日制团队干部学历班。毕业后胡杰选择加入交大附中,历任团委书记、政教主任、校办主任等岗位,并在2011年出任交中副校长,直至此番履新。

胡杰在2009年至2016年间曾被外派任交中浦东实验高中校长,为创校校长。胡校长任职期间,交中浦实每届都会选派优秀学生赴本部上课。2016年浦东与交中结束了托管,转为独立办学。胡杰在上述任期内,还曾兼任同在浦东的民办交中初中的董事长。

胡校长为政治特级教师(2020年)、正高级教师(2021年)。

进才今年新建的分校情况同上述建平的分校。

 

上中东校

2023年高考出口走平。他的这个32的排位,和2023年中考综合录取分排位33很相称。

上中东校的校长为2017年上任的徐岳灿(2020年前为主持工作的副校长,2020年被正式任命为校长)。徐校长为1970年前后生人,毕业于上师大数学系,在上中从数学教师起步,曾在国际部任教多年。赴上中东前为上中教务处主任,在2017年同时被聘为上中副校长。徐校长教学功底非常扎实,著有《高三数学辅导与训练》等数学教参。

上中东所得到的本部支援是足够的,并不像某些自媒体所述“不算真正四分”。卡住上中东进一步发展的,始终是生源。

上中东这个项目最初是上中和南汇谈的,谈到2007年动工。到2009年初中部第一届招生时,南汇已经和浦东合并,及至2013年续约并开出高中部时,谈判对象已经换成了浦东教育局。这个合并打破了上中原先的很多计划,也在某种程度上定位了上中东现在的位置。

上中东校高中部新校区已经于2023年9月正式启用,设计容量为48个班级,即每条年级16个班。原校区全部交给初中部使用。

去年同在临港片区开设的华二临港暂时没有撼动上中东的地位,算是一个好消息。临港区域要出市级头部高中,需要突破很多障壁。这或许就是请来华二原校长,现华东师大二附中教育联盟主席李志聪来操盘滴水湖学校筹建的原因。

 

洋泾中学

2023年高考出口终于止跌,出现了反弹。

与我们2021年出分班成绩看到的全平行班不同,洋中目前有2个理科班,以及对应本校久负盛名的男声合唱团的艺术班。

对洋泾中学来说今年最大的好消息,是从2019年开始,经历了整个疫情的老校区翻新工作,终于在日前完工。洋中学子可以在今年9月搬回原校址,以全新面貌再出发。

洋泾中学现任校长是2017年从南汇中学校长位上调任来的王海平。王校长是数学特级教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来上海前为江苏省重点中学校长。1964年生人的王校长今年将满甲子。

2023年中考里洋泾中学的综合录取分排位在市重里是36位,其中到区分数线修正了前一年的过低而回到正常区间。

 

川沙中学

2023年继续走高,其中25%和50%位置上升明显。川中2023年中考综合录取分在市重点里排47位,和高考出口排位完全一致。

川沙中学校长是2019年上任的王珏。王校长是1974年生人,毕业于上师大,教师生涯从洋泾中学地理老师开始,于2014年获得特级教师,2019年获得正高级教师。王校长30岁时即已出任副校长,在履新川中前,已在洋泾中学任副校长十多年。

友仁分校今年继续在本部办学,扩招到4个班,其中2个班为重点班。一半的重点班,说明友仁的生源层次拉的很开,一些学生就是平行分数线附近录的,而有另一拨学生分数远高。

 

华师东昌

2023年迎来大复苏,高考出口跳涨13名,回到2020年的高点,并再次超越市重点南汇中学。

我们在徐汇篇讲过徐汇中学特色高中第一的位置今年受到东昌中学极大的挑战,所以我们留一丝悬念。如上图所述,东昌中学落定55位,稍逊徐汇中学的50位。

其实如果我们细看四分位数,会发现25%位置两校水平完全一致,东昌中学是在50%和75%被徐汇中学拉开差距的。

东昌中学是特色高中里少有的把自招名额用得很漂亮的高中,特别是考虑到他并没有自己的初中,就更难得。新政后的22、23两届,东昌自招的生源是相当不错的,业界都有比较高的期待。

对于东昌而言,今年比较大的利空是建平和进才的两所分校,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生源档次,这两家都对东昌的自招生源形成了直接竞争。

东昌中学的老校区重建已经完成,并终于从中环外的临时校区搬回了陆家嘴的黄金地段。

执掌东昌中学的是2016年出任校长的薛志明。薛校长出身是化学老师,曾长期在川沙中学任教任职,曾连续15年带高三毕业班,调任东昌前为川沙中学副校长。

薛校长说话很风趣,学习也抓得很紧,是那种典型的理科教务条线上来的校长。

 

南汇中学

2023年高考出口微涨,但可惜光芒被上面的东昌中学所盖过。

近十年南汇中学办学一直不容易。合并后原南汇地界上的头部生源有了更多选择,外加上中东校争夺生源,同时浦东核心区的学生也不太愿意南下,而宁可读东昌。

南中现任校长是南汇域内一路成长起来的康潇津,于2017年那一批大调动时从周浦中学调任来接替赴洋泾中学的王海平而出任南中校长。

康校长为1966年前后生人,毕业于已经并入上师大的上海技术师范学院政教专业,于2021年获评正高级教师。

 

高桥中学

2023年狂飙17位,是本年度Top100高中里上升幅度最大的学校。四分位涨得很整齐,25%略更好一些。

高桥中学前几年度过了一段暗淡的时期。高考出口低迷,市重点申报连年没有进展。最难忍的是,2021年平行志愿分数线被北蔡中学超了过去。要知道在仅仅5年前的2016年,高桥的分数线比后者高了整整35分。

G大家中有高桥中学毕业的长辈和同辈,回忆起往昔,都感慨不止。所以2023至2024年真可谓高桥中学翻身扬眉吐气之年。一届漂亮的高考毕业生加终于成功返回市重点高中行列,令人欢欣。

高桥中学携两项新晋优势,料想在2024年的中考里可以反超北蔡中学。当然,北蔡中学可能也已经不是高桥中学的目标,东昌和南中才是高桥下一步要挑战的对象。

成为市重点是机遇也是挑战。过去作为非特高的区重点,高桥的最大优势是生源相对统一好教。现在要面临之前没遇到过的名额分配生,无疑对教学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桥中学森兰校区即将在今年下半年动工建设,预计2026年完工交付使用。新校区设计容量为30个班级,将于老校区同时使用,将在校生人数扩容为两倍。

执掌高桥中学的沈正东于2019年从建平中学副校长的任上调职而来。沈校长曾长期在建平中学任教、任职,出身化学教师,后历任课程处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务。

沈正东在建平任校长助理和副校长期间,对应的三位校长中包括杨振峰和程红兵。

沈校长为化学特级教师(2017年)。

 

尚德实验

高考方向高中部是我们Top100榜单里连续三年位次都上升的四所学校之一,2023年大涨11位进入前80名,并取代文来高中成为全市民办高中(短暂的)第二名。此外,尚德实验三年间的涨幅,是全市Top100高中里最大的(除了下面要讲的一所特殊高中以外)。

尚德另外一个特点,是全市Top100高中里25%到75%位置差距第二大(差距第一大是复旦二附中,另一所特殊的高中)。

尚德的25%位置在全市居58位,甚至高于南汇中学,可比南洋中学、上闵外这个级别的高中;而75%位置在全市居87位,差别的确很大。

背后的原因是尚德实验庞大而质量上乘的初中部每年都会有一批直升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市重点考不进还不如留在本校读高中。出口数据验证了这种决策是对的。

而比较弱的75%位置(对应外招班),也是大幅的低进高出。这个四分位排87名左右的高中,对应2020年的中考录取分在565左右,而尚德那年的录取分是529,低进高出约35分。

尚德实验的教学风格很严(ji)谨(xue),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G大每年都会遇到受我推荐而报考这所学校,但无法坚持读完想要转学走的学生。但更多的是学习习惯一般般,初中也没怎么努力,但进了尚德遇到对的老师被激发活力的学生。

所以还是那句话,想明白什么是适合自己的。

尚德负责这个学部的校长是2022年就任的张海波。张校长曾在外地省重点高中任教10余年,从物理教师做到教务主任。2010年来上海加入尚德后从班主任入职,历任年级组长、教学副校长等岗位。

 

新川中学

2023年强势反弹了13位,接近2020年的高位。四分位中50%和75%表现优异。

新川是浦东区重点里老牌的低进高出学校,严谨的校风为本区升学家庭所长期熟悉。这所位于川沙新镇西侧的学校,其实是一所办学时间并不长的新学校,于2010年首届办学。

新川中学的主课老师配置相对很充足,代价是小三门就的确要弱一些。这背后有针对这个段位学生高考教学策略的无奈。

校长黄爱娟为创始校长,从2010年任职至今。新川中学由原侨光中学和五三中学两校的高中部合并而来,黄校长此前是侨光中学任职八年的校长。

新川中学在网上有很多非议。G大的观点是到这个分数段,不可能存在两全其美的学校,要么躺要么卷,想清楚要什么。在这个分数段有一所负责任的公办高中,一位几十年勤勤恳恳的校长和一支盯学习的教师团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如果你不接受这种风格,那么同分数段躺平的高中选择有很多,你避开新川中学就好。

今年非特色高中的区重点也收到上级要求举办校园开放日(往年只有市重点和特色高中会举办),所以感兴趣可以报名去看看新川中学,了解下管理和教职团队。

 

海事北蔡

2023年下降了几位。

这所学校就是上面尚德那段讲的近四年涨幅最高的特殊学校——从2020年的180多位到现在的90多位,看似暴涨了90位。但实际上背后是生源的大幅度跨越式提升。我们在高桥那段讲过,曾经北蔡是一所低高桥30多分的高中,这个曾经就包括2020年高考背后的2017年中考。

但是很遗憾的是,北蔡的她高考出口提升程度远低于她的中考入口提升程度。23年高考这届对应的20年中考,北蔡的分数和高桥差半分,结果高考差了一个四分位(北蔡25%约等于高桥50%)。

G大曾经很喜欢北蔡中学,欣赏她们的打法。这所学校从一所农村普通中学起步,短短10年内完成了升级区重点、成为海事大学附属高中、成为特色高中的三级跳。同时在上海所有的特色高中里,北蔡是向她的潜在“用户”售卖特色高中梦想卖得最好的那个。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所学校的生源质量跨越式飞涨,成为了那条搅动一滩死水所必要的鲶鱼。如果教学能跟上就好了。这道理校方肯定也明白,大概率还是普高时期沉淀下来的师资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节奏所致。

海事北蔡的校长是2001年就历任党支部书记和校长的马淑颖。马校长为1974年前后生人,毕业于上师大历史系,于2022年获评正高级教师。

马校长同时还兼任浦东新区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党委书记。这是一家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协助区教育局抓好相关教育管理任务的推进落实、督促检查和评价考核等具体事务。

 

华师周浦

2023年录得第99位,为Top100里的浦东高中守关学校。

周浦中学校长是徐凤,她同时还兼任吴迅中学校长,以及上述浦东新区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的主任。徐校长是1969年生人,毕业于上师大政治法律系。

 

读者评价:作为上外浦外七年级学生家长,看到该校市排名还是吓了一跳的。一直对浦外放松的风格颇有微词,希望管得更紧一点,整那么多课外活动干嘛,哪有时间学习,中考要不要考出去算了。好吧,还挺香的,都八校级别了


2024年浦东新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共61所):

2024年浦东新区高中招生学校

9.嘉定篇

2023年新增一所Top100高中而跻身独立成篇的区,是嘉定。人气大区松江,要等24年上外云间出毕业生后才会有4所Top100高中(本系列单独成篇的标准)。

2023上海高考Top100高中嘉定篇

交中嘉分

2023年高考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第六。四分位数中前两个和前一年比几乎没有区别,75%位置略降。

23、24两届会是“老交嘉”最后的辉煌,从新政首届毕业生的25届开始,交中嘉分会越来越不“交中”,而越来越“交大”,越来越“嘉定”。

从生源的角度讲,交嘉和交中本部的差别巨大。交中基本维持了新政前的水平,甚至还有上升,而交嘉的整体生源水平大致跌落到松江二中档次。如果说过去可以直接拿来本部的教研和师培,那么今后交嘉无疑需要走出更适合自己生源的道路,是以“更嘉定”。

目前交嘉的名义校长仍然是交中的原校长,现党委书记徐向东,实际负责日常校园运行的是党总支书曹建华。曹建华是完全在交中成长起来的,并无任何交大任职的经历。

作为徐向东时代的大将,曹建华于2015年升任交大附中副校长。当时同在交中副校长岗位的,有一位交大派驻的女士——王琳媛。

曾两度出任交中本部副校长的王琳媛目前是交大教育学院党总支书、交大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交大基教办是一个有趣的单位,她的具体情况我们写交中本部的时候再展开。

讲回曹建华,他于2022年年底不再任交中的副校长,而在人事关系上从交大组织部完全转移到了嘉定教育局。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新闻稿末尾,有这么一段话:调整干部任职安排,意味着我校的班子更加健全完善、更加坚强有力,必将进一步推进嘉定分校的高位稳定发展,助推嘉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完全由嘉定出资的高中,在校领导的组织关系落定后,将可见得越来越本地化。无论是交中本部现任校长王健,还是名义上的“婆家”交大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上述的王琳媛女士,都很难对交嘉产生实质上的影响,更多会是一种松散的联盟。

这对嘉定学子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情。交中嘉分从一所浮在嘉定上空,和嘉定其实没大关系的高中,变成了一所实实在在落在本区的学校,成了正正宗宗的“嘉零”。

遗憾的是,这个过程同时也无可避免得意味着交嘉整体水平的下降。乐观估计是在十名左右,不乐观估计是15名——和松二接近。

讲“嘉零”是一个梗,原因出自老嘉定人民依然喜欢用数字来标定高中。嘉零底下自然是嘉一。

 

嘉定一中

23年的高考出口和22年类似,整体和四分位都基本没有变化。

嘉一现任校长是李元。李校长毕业后就在(已经搬迁至嘉定马陆的)育才中学工作,从入职到副校长,服务20多年。2021年他迈出了一大步,从静安教育转至嘉定教育,出任(时名)上外嘉高的校长,半年后该校改名为上师嘉高。

仅仅两年后,嘉定教育局便委李元以重任,把嘉定本土人民心中的白月光嘉定一中交到了他手中。这背后固然有李校长多年在育才中学这所市重点、历史名校任职的经历起作用,但G大认为更重要的因素,是其在上师嘉高主政两年的出色表现,这我们下面讲到上师嘉高的时候再展开。

从入口看,2022年的新政首届,嘉一的整体生源质量位居全市35位,其中到校分数更是位居全市27。那届的嘉一吃到了新政乱世的红利,收获了相对不错的生源。

李元校长如果善用这届的生源红利,在可以称为其主政下经历相对完整高中生涯的第一届毕业生的25届打一个突破,那么会对学校产生很深远的积极影响。25届可能是交中嘉分落地,并抢走本区最好的生源,使得嘉一陷入低潮以后,出现的最强一波。

同样从入口看,23年的中考里,嘉一的生源明显出现了回落,整体录取分数仅排全市40位,和目前其高考出口接近。

横亘在嘉一及李校长面前的另一个难点,是老牌市重点高中的组织惯性。李元尽管在此前空降上师嘉高的过程中证明了他的能力,但旁人难免会觉得毕竟是善用了改名和更改所属教育集团的势。这能否在嘉一重现,实属未知。

讲到可以善用的势,去年新开的嘉一实验高中,可能是李元校长最大的资源。嘉一实高由嘉一统一管理,共用教研、师培等职能部门。嘉一实高所带来的新增编制,加嘉一本身的自然招聘需求,让李元在短时间内拥有了大量外招岗位资源。任何对组织构架有观察的读者,都能自然明白这件事情对一个空降的领导而言有多重要和难得。

嘉一实验去年的中考录取分数介于嘉一和嘉二之间,因此被嘉定人民亲切得称为“嘉1.5”。尽管有归嘉一统一管理的这个大型buff,要中考分数线力压本区特色高中嘉二,背后是大量宣推,以及办学和政治资源的调动。能把嘉一实验成功定位在嘉1.5,在G大看来是李元校长打赢的第一仗,好兆头。

嘉一的另一个buff,是前任校长,带领嘉一从低谷一点点走出来的管文洁女士,目前是嘉定区教育局长。

李元校长加油,带嘉一走出一个上升曲线,这所老学校憋屈太久了。

 

嘉定二中

23年的高考出路基本算持平(他前面有三所新出毕业生的高中,因此下降四名就是持平),细看四分位数,25%位置是向前的,但75%位置跌了。

嘉二是2019年被命名为特色高中的。这意味着2023年是他有自招生源以后的第二届毕业生。去年的第一届自招毕业生带着嘉二往前进了近10名。

和大部分郊区特高一样,嘉二的自招名额很尴尬。学校自然是想用这部分名额招揽上一位学校的生源。然而站在这些学生的角度,如果能在平行志愿里哪怕有一丝挑战上一位学校的可能性,都会果断放弃自招,大不了裸考环节再回嘉二。

在这种博弈里,高中能打出的牌有且仅有特色班承诺。这在过往是有一定效果的,嘉二的特色班有传统、有战绩。但在去年嘉1.5横空出世,填补了嘉一和嘉二之间过往那个近30分的缺口后,这招就很难奏效了。

事实上,市区里自招名额用得好的特色高中,都是带初中的完中,有长期初高贯通培养的传统和经验。这里面不光是教学和师培,更多的是和学生的情感绑定,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绑定。14岁生日把直升班拉出去TB,让娃子们抱在一起哭,约定要做一辈子的同学,这类技巧都是长期经验积累出来的。

而这,正是嘉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嘉定在2022年初把杨柳初级中学改名为嘉二实验学校,校长由嘉二高校长宋保平兼任。

在2023年的升学季,嘉二实验更是和嘉一实验一样获得了公办摇号(部分)的招生资格。各位想一想外区都是什么级别的初中有公办摇号资格,就能明白这件事情的标志性了。

嘉二校长宋保平是嘉定区在2019年从静安引进的人才。此前宋校长从0开始把从菜中改制而来的上戏附中带了出来,后又担任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总支书多年。

 

上师嘉高

2023年首次进入我们的Top100高中榜单,位列第100位,恰好把上期普陀篇里的原第100位的同济二附中挤了出去。师嘉跻身榜单,使得嘉定在Top100高中里的学校数量达到了4所,从而获得单独成篇的资格。

四分位数方面,25%位置能前出到电力、健医区间,75%位置能守住本地公办本科,对这个级别的学校而言就是胜利。

普陀篇里提到过高中起起伏伏,要连续四年进步实属不易。2023年的Top100里仅有四所学校达成了这个成就,普陀的宜川是文章系列里登场的第一所,上师嘉高是第二所。从2020年的近130位,师嘉一步一个脚印,连续爬升四年,进入了我们Top100列表。

在真爱用数字命名的嘉定人民口中,上师嘉高被称为“嘉三”。学校前身是04年在另一所学校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上外嘉实。学校的建筑风格和上外松江校区如出一撤。

但上外在办学方面对嘉三的赋能并不多,因此办学一直未有起色。嘉定区在2021年选择将其托付给在基础教育领域更有资源和经验的上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改名为上师嘉高,首任校长是上述当时从育才副校长位置上引入的李元校长。

通常130位的高中G大是不会日常跟踪的,但当时由于改换校名所引发的好奇,让我把这所学校放在了我的跟进范围里。从该校日常的对外发声来看,学校管理层很有想法,且的确在埋头干活。

说实话直到今年进入前100,上述感受都只是“感受”。然而事后来看,这一切感受都得到了数据的印证。

如之前所属,上师嘉高这几年的进步,李元校长功不可没。同时这也和学校所获上师大的支持密不可分。

这种支持在新任校长郭长江的治下,可能被发扬得更光大。郭长江除了上师嘉高的校长以外,另一重身份是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郭长江是上师大一路成长起来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在加入基础教育处之前,历任过教育学院和数理学院。通常一路大学任职的教授来干高中校长,都会有一些“隔靴搔痒”的观感,但到郭长江这里,事情就不太一样。

郭校长长期研究的就是中学理科教学。我在知网上搜了下,举例给你们看看他的论文:《透析初中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问题——以课程标准比较的视角》、《高考新政下等级性考试若干理论问题初探》、《基于高中新课标的等级性考试设计初探》。

我们经常把高考出题人作为一种很高的荣誉象征,而郭校长的级别是在此之上的研究制定高考怎么出题的规则的人,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另外郭校长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言语很平实,我很喜欢。

上师嘉高目前在冲击特色高中,定位是“师德建设”,主旨是在高中提前引入师范类相关课程。这是全上海特色高中建设名单里这个赛道下的独此一家。上海特色高中的选评很硬气,不因为一个区没有特色高中就送你一所,也不因为一个区已经有了特色高中就关闭大门,一切都看实际建设结果。

从这个角度讲,师嘉的特色高中是有机会的。

2023年师嘉考入上师大(含艺术生)总共20人,在这个档次的高中里遥遥领先。排名往上翻,要超过这个数,要华师大三附中、朱家角中学这样的市重点了。

G大以前讲过,全市市重点高中考生录取的大学中位数也就是上师大,所以这个成绩很不错了。

到目前为止,特色高中除了艺术的那几家以外,绝大部分都是花活,在升学方向上并没有走出让G大信服的步伐。但如果上师嘉高成为特高,那他是有潜力的。上师大舍得给资源,愿意培植嫡系学校。我晚点会写一所和上师大相关的新编中职,你们就能感受到这种诚意。

100位以外,安亭高中这几年表现上佳,也是连续四年进步,来到了120名以内。

嘉定就写到这里,嘉0、嘉一、嘉1.5、嘉二、嘉三,加油,新城和安亭带领下正在飞速崛起的嘉定基础教育,需要你们快速成长来接。

 

读者评价:本人恰好就是G大口中的25届交嘉新政。 不得不说老交嘉存在的惯性确实令人难受,尤其是理科的学习,大量的刷题以及部分老师很随便的上课方式完全不适合嘉定菜中出生本身基础薄弱的学生。
我现在跟上也确实吃了特别多苦头。文科除了英语影响相对没那么大。 闵分在采用一种三年近乎反人性的学习方式,暂且勉强跟了上来。 然而新一届的高一只能说表现更加堪忧。所以说交中嘉分“嘉定化”并去“交中化”,个人觉得是一件十分必要,甚至是在新政落地前就应该落实的。 唉,只是按照现在的情况看,有些晚了。

2024年嘉定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共12所):

2024年嘉定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

10.虹口篇

此前有虹口的粉丝问我说如果是四所学校作为单独成篇的标准,那虹口是不是就要和哪个区合并了。

对自己区这么没信心的吗……三所市重点,然后虹高每年都很稳,23年北虹也进榜了,上外东校还算在虹口,六所高中呢。

 

2023上海高考Top100高中虹口篇

上外东校

2024年参加高考是20多人,在Top100高中里最少。

Top100高中里参加高考少于100人的学校(以高考报名为准)共7所,上外东校和华二普陀、华二宝山是大家最熟悉的三所。

上外东校复交录取人数占1/4,所以她的25%位置就在复交线上。单独把全市所有高中的25%位置拿出来做排序,上外东校高居第八位,仅次于七宝。

上外东校的另一项值得注意的数值,是25%位置和50%位置的差距,在全市范围内居第二,仅次于一家因为借读政策而导致25%位置其实不太正常的高中。

看上图你们会发现,上外东校的中位数和下一位的复兴高中几乎一致。

把上外东校放在虹口,是因为该校的教学场地、财政预算,以及教师事业单位编制都是虹口给的。

根据上周刚公布的虹口教育系统2024年预算表,上外东校高中部的预算为2100多万。作为对比,复兴高中的预算是9700多万,不到5倍。同时两校的在校生规模比为10倍左右,所以可以大致解读为上外东校的生均经费是复兴高的两倍。

钱钱钱,命相连,教育质量都是靠钱堆出来的,这点G大越研究感悟越深刻。

上外东校另一个主要优势是生源。这批孩子当年小升初的时候是上外附中本部选拔中靠后的,给了东校的offer。23届高考的生源其实也不算特别好,毕竟当时小升初民办还没摇号,头部生源选择多多。从今年中考的这届开始,东校的生源预计会有一个明显提升。

针对高考而言,东校的另一个优势是师生家长都没有幻想,从六年级入学的第一天,大家都知道要么出国要么高考(偶尔有人选择中考考出去,或是直升考被淘汰,这两类人数都很少)。通过直升考进入高中部的学生,更是从第一天开始就进入到朝向高考的学习状态中。

这点和上外本部高中部的区别是比较大的。上外东校的老师内心清楚知道,以高考为导向,那么本部高中部的那套教学就是鬼胡扯。实际的教研过程中,东校的老师,特别是理科老师,基本选择向虹口区教研系统靠拢。

如果说东校初中部是一家比较纯粹的上外附中体系初中的话,那么东校高中部,就更像是复兴高plus——除了不在中考里招收虹口的生源以外。

上面讲生均是两倍,其实这句话可以约翻译成师生比是两倍。挑选生源加小班化,还不用面对名额到校,有这个成绩不意外。

我们需要讨论的,是阻碍上外东校更上一步的是什么。在G大看来,阻碍是初中部沿袭自上外附中本部的教学大纲和方案。上外附中的教学有诸多优点,但我相信很多人同意这套教学并不适合以高考为目标。我后续给上外附中本部2023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的结果,你们就会得到这个观点的数据支撑。

上外附中体系初中部的理科学习蛮难蛮偏,让学生在基础没有打好的时候,就一味要往下深挖。所以上外东校高中部的老师,特别是理科老师,在高一的时候其实接到手的是一群理科基础并不扎实的学生。

上面这些其实是写给还在小学的家庭看的,供你们在小升初环节接到东校的offer时候考虑,或者进入东校初中部以后,自己心里知道课外补课的方向。

虹口教育局在东校运营的前几年基本不插手,到了有高中部学生后,才逐渐介入。目前虹口遇到的挑战是这样一所各方面资源都来自本区的高中,却在招生环节里对本区学生没有倾斜,在全市范围内都是孤例。

 

复兴高中

2023年上升5位(等于实际上是7位,不用我啰嗦了哦)。头部学生中复交档明显增加,但同时财华同档明显减少,两相抵消,25%位置变化不大。

让复兴高蹿升的,是75%位置。2022年复兴高的75%是传统八大最后一名。而2023年75%位置只是上升到了第六名,就让复兴高整体强势了不少。

复兴高75%位置的过山车,在接下去的几年里只会随着新政生源入场,而振幅愈发强烈,生源靠天的无奈。

复兴高校长陆磐良是2021年接过校长印的。1986年从华师大数学系毕业的陆校长,早年在高校任职,工作单位是当年位于现在九院位置的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简称师专,现在黄浦的师专附小,附得就是这所学校。

师专撤并入上师大后,陆磐良留任至2005年,后转岗至复兴高级中学,时年过40岁,后在复高历任书记、副校长等职务。

2015年陆磐良出任华师大一附中的校长,后于2021年回到复高出任校长。

陆校长风格激进,敢作为,不怂,只要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有作用的措施,他都愿意尝试。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招好老师是所有校长心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陆校长曾经向家长群体直言,哪位家长能挖来外校名师,他就让这位名师教这位家长的班级。

G大是喜欢这种风格的,但这种风格可想象会招致不少质疑。微信公众号平台就有一位复高的政治老师常年写文章公开怼陆校长,每每在其文章中看到学校运营的细节,都让人忍俊不止。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位老师安然活着而没有被干掉,某种程度也显示陆校长能容人。

出生于1964年的陆磐良将于今年9月份年满甲子,到达法定退休年龄。

 

华师一附

2023年实际上升幅度和复高相同,都是7位。不同的是,复高75%位置是上升的,而华一75%位置是下降的。如果说复高的上升是因为下限的提升,那么华一没有更上台阶,是被下限拖累。

华一的四分位数基本差复高一个档次,25%等于50%,以此类推。人口小区的市重点高中基本都是这个级别的差距。

华师一附目前沿袭了陆磐良任校长时推动的“年级学部制”,把三条年级视作相对独立的单位,加强年级管理团队的能力、权限和所受到的支援。

G大在普陀篇的时候讲过,年级组长在很多高中是一个连中层都算不上的岗位。但实际上年级组长的位置又至关重要,需要能力非常出色的人领衔,不然也不会出现华二可以直接派年级组长出去分校担任执行校长的情况了。

复高在陆磐良治下,很快也建立了年级学部制。复高和华一目前的年级学部都是学校高阶领导主持,可以高到副校长。

华一目前的校长是袁芳,1971年生人,上师大物理系毕业。2021年陆磐良赴任复高后,袁校长以主持工作的副校长身份执掌学校,并于2022年10月转正。

袁校长是2019年从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物理组主任的位置上被提拔为华一的副校长的,当时应该同时在行政级别上被提升为副处级干部。遵循行政级别待满三年方可进一步提拔的原则,袁校长从2019年到2022年正好满三年,因此才会此时方转正,并提拔为正处级。

袁校长在到华一任职前,曾多次参与过物理高考命题、审查过物理教材,同时至今仍担任上海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铺垫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是华一的孟宪成实验班绝对可以去。区内其实也只有复高的实验班更强了,拿到offer先接。

1971年生人的袁芳校长,今年53岁,还有很多时间塑造华一,只要她不被调去复高接陆磐良。

 

上财北郊

2023年略降。这所学校25%和50%位置都没问题,前者略涨后者走平,但75%位置彻底崩了。联系到上面华一也是75%位置出了问题,我猜测这届虹口学生当年中考环节在名额到校里出现了比较大的生源滑坡。

北郊一直是一所被误解很深的学校。他的整体高考出口的确一般,但他的两个实验班是好的。我给一个直接的数据表达吧,Top100高中25%分位和75%分位差距,北郊排第四。前三名都是情况特殊的学校,包括我们在普陀篇里提到过的甘外。北郊的这个差距,是所有市重点里最大的。

这毫无疑问还是生源的问题。虹口长期是民办初中学位占比全市比例最高的区,导致的确存在不少很弱的公办初中。然后北郊作为本区第三市重,在前新政时代就承接了大量真的很弱的学生,哪怕当时名额到校只有15%。

每次讲到名额分配到校,都会引起“到校不弱,有这么一个例子xxx”。从个例上讲,肯定有逆袭,但从统计角度讲,那整体的确是弱的,我们也不要骗自己。到校这个政策会出台,就是基于弱这个前提,不然也没必要这么搞了是吧。

北郊现任校长唐群自2014年出任后,至今已10年。1965年生人,今年59岁。

 

虹口高中

2023年纸面降5名,算上三所新学校,基本算走平,随机波动。四分位数中25%略弱,但50%位置是上升的。

如果各位到上面去看图,会发现虹高50%位置和75%位置与上一位的北郊差距很小,差距主要就在头部的25%位置,北郊自招生源里还是有一些不错的娃,特别是集团初中输送上来的。

虹高校长吴炎毕业于华师大物理系,曾长期在复兴高担任物理教研、物理竞赛教练,多次参加物理高考命题、市级物理竞赛命题等工作。

1969年生人的吴炎目前55岁,接任虹高已经六年,期间高考出路和上一位的北郊始终保持目视可及范围。2022和2023两年虹高的中考收分距离北郊的综合收分,都只差5分左右。

 

北虹高中

在连续两年惜出后,在2023年回到了Top100的序列。四分位里25%位置表现相当好,是学校重返榜单的主要推手。

学校老校长张峻刚退休,她是我们真实教育故事作者椭圆此前文章「我在区重点逆袭」中的那位校长。

接任校长是沈涌,生物老师,此前长期在北虹高中任职,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印象中是一位务实的校长,很明白区重点学校的办学关节点。

北虹目前正以人文艺术作为特色高中的申请方向。北虹中学最近一次集中出镜,是自媒体盘点《繁花》演员就读高中时,作为马伊琍的母校。北虹在繁花的那个年代,是上戏的重要生源地,因此用人文艺术作为特色高中的方向,是有历史渊源的。

读者评价:作为复兴高级24届学生家长表示,陆校长自21年来到复兴后,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正在不断的振兴复兴。

2024年虹口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共11所):

2024年虹口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

11.宝山篇

2023年高考的孩子对应的2020年中考,宝山的四所市重点平行志愿录取分数在全市的排位很糟糕,分别是26、49、64和61(按照上表的顺序)。

对比上面的高考排位,你们能感觉到宝山的市重点们已经尽力了。在做本文的数据准备的时候,G大特别去看了眼25%到75%的距离,发现宝山的高中的这个距离普遍比排名同区间内的高中要宽,首尾差距更大。

2020年的宝山的教育格局和现在差距还是挺大的,这几年宝山进步非常快,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中。2023年的中考里,宝山的几所市重点综合录取分数排位都有大幅进步。

华二宝山

首届毕业生头部还是挺强的,单看25%位置和前10差距很小,但在75%位置上被明显拉出了距离。而且如上面所说,这还是明显低进高出的前提下。

2023这届高考生是宝山华二的第一届学生,当时的招生并没有完全打开局面,正式获得确定的招生计划时,相当一部分区内头部生源早已定好去处。

我们下面讲上大附中和吴淞中学的时候会提到,宝山由于面积广大,区内传统教育中心吴淞镇又偏安一隅,所以升学家庭,特别是老宝山人升学家庭的选择会比较多元,不一定只盯着第一名,有部分觉得家门口的行知中学也挺好,实际上也的确不错,我们下面会讲。

尽管如此,宝山华二的生源质量仍在持续上升,按照G大成长论的统计,2022、2023两届宝山华二的综合录取分数线位列全市第八和第九。

G大很期待宝山华二能够在高考出口端进入并保持在全市前十的序列中。这是宝山这样一个人口导入大区、升学青少年数量大区所急需的。

和普陀、松江、临港的华二独立先行建校不同,宝山的华二是有一个完整的教育集团的,覆盖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初、高,及作为集团带头校的华二宝山本身。

华二宝山教育集团在给华二宝山高中提供资源和生源上的确做了很多事情。要知道连宝山人民自己都戏称是“山里的”,在“山区环境”中短时间内堆出一所全市生源前十的高中,是真挺不容易的。

宝山华二的执行校长是刘睛敏,出身英语老师,曾任闵华二副校长等职务。

宝山华二2024年春考英语的平均分是134。

宝山华二的新校区

宝山华二的新校区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整体建筑很漂亮。

 

行知中学

2023年下降3名,考虑这年到华二两所新分校出了首届毕业生,行知约等于走平。再考虑到华二宝山拿走了宝山的头部生源,这种走平就显得很可贵。再再考虑到2020年中考行知的平行志愿录取分数线是全市49名,他最终高考出口能走平维持在35名,简直是一个奇迹。

行知的10%-20%位置(对应华师大到上外段)非常强,可以向上对标到位育和市西级别,但从约50%位置开始就崩了,只能对标位育和市西的75%位置。这就是郊区和市区整体性的生源差距。

行知中学2023这届在中考时相对比较好得拿到了宝山区内头部的生源,没有被宝山华二完全抢走,但此后几届的招生工作的确就越来越困难。

华二宝山对行知而言显然是一个重大不利因素,此外另一个不利因素是正在声誉鹊起的宝山世外高中。然而行知也有两个利好因素,一个是上师宝分暂时没有撼动行知,另一个是宝山的基础教育的水平以及相应的优秀学生数量在不断提升。

这些因素综合下来,行知中学22、23两年在全市市重点生源平均分里都排在34位,基本和新政和宝山华二开办前持平,也和高考出路排位持平。

行知中学现任校长是23年9月份上任的沈伟。沈校长出身是数学老师,在上大附中度过了青年教师的时光,并于2011年成为上大经纬的首任校长。那之后3年他调任宝山区教育学院,并在学院任职近10年,从中学教研室主任一路做到教育学院院长。

沈伟在区中学教研室任上曾经力挽狂澜,终止了宝山区连续五年的中考成绩下滑,并接近宝山史上高考最佳成绩,并为这个人口导入大区的教育水平提升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上大附中吴淞中学

是全市范围内都非常罕见的同区两所未拉开明显档次的市重点。除此之外,我能想到的只有格致和大同。

由于宝山面积相当庞大,传统的教育中心吴淞镇又太偏,导致考不进行知的学生选择会很多元。“新宝山人”一般会选择上大附中,而吴淞镇上的原生宝山人则更偏好吴淞中学。

此外由于吴淞中学覆盖的地理范围和行知中学高度重叠,所以在生源方面几乎被行知完全压制了。相反上大附中在这方面就好很多,每年都能用实验班来获取一批不愿意远赴吴淞读行知的头部学生。此外上大附中的初中梯队建设也明显优于吴淞中学。

这些反馈到数据上,就是各位在图中所见到的25%分位上大附中明显领先吴淞中学。但基本由平行志愿生构成的75%分位上,中考录取分数线差不多的两校,出口也差不多。

上大附中现任校长刘华霞出身语文老师,在上大附中长期任教,从普通教师一路成长为年级组长、学生处主任、副校长。在2023年返回上大附中成为校长前,曾外调至行知实验中学担任校长四年。

吴淞中学现任校长施忠明出身为数学老师,于2021年接替赴杨浦同济一附中出任校长的张哲人,而担当吴淞中学校长一职。施校长的前一站也是宝山教育学院,为副院长。此前施忠明曾有10年时间出任宝钢新世纪学校的校长,把一所弱校打造成了区内甚至全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长期看,这两所学校面临的挑战会多过机会。在短短的三年里,他们从区内2、3名高中的位置上后挪了不少距离。前述的宝山华二、上师宝分、宝山世外三所高中在生态位上都会排在他们前面。此外存志高中和宝山华曜高中也都会在头部生源上和两校形成直接竞争。上师罗店在获得特色高中自招权,并逐渐娴熟运用后,也一定会全力向上争取两校的生源。

 

2024年宝山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共21所):

2024年宝山区高中招生学校

12.松江、青浦篇

松江二中

2023年再上1位,成为我们Top100高中里唯四的排位连续三年上升的高中之一,且在这四所里排位最高。考虑到越靠前越难升,再考虑到松二前面还有两所今年新出毕业生的华二分校,这个成绩的确不容易。

松二的各四分位数里25%最强,在全市排17位,大幅高于全校的整体排位。各位在上图中就可以看出她的25%到50%之间的距离是比较大的。

松江二中校长俞金飞为1964年生人,今年恰满甲子。俞校长从上师大毕业就在松江二中工作,从政治教师开始,曾连续任12年班主任,其中7年在高三带毕业班。

得益于松江近些年基础教育质量和数量的快速拉升,新政后松二在综合生源(到区、到校、平行)里连续两年排位第16,为这所学校后面几年高考出口进一步探高提供了良好基础。

2023年松二名额到校加权平均分仅比平行志愿低1分,在全市范围内极为罕见。这使得松二的生源相对比较整齐,大幅降低了教学管理的复杂程度。

松江二中的挑战,来自两所新高中:上外云间和华二松江。坊间传闻24年春考云间平均分大幅高于松二。这其中自然有两校毕业生体量相差巨大的影响,但挑战无疑已经成型。

如果说云间只是挑战,那么华二松江无疑会是横亘在松二头顶的一道墙。在其以正式校区的体量完整招生以后,会形成非常强的向下挤压效应。

 

松江一中

松江一中的发挥很稳定,四年都维持在这个排位,2023年也是如此。同样得益于松江基础教育的上升态势,松一近两年的中考综合分数排位在全市市重点里分列46和52位,高于其目前高考出口排位。

四分位里最强的是75%位置。下限和中位数是松一近几年着力的方向,该校的特控线达线率已经连续五年大幅度上升。

松一校长潘建荣是1965年生人,28岁时就已出任中学校长,后担任如今拆分成初高两所学校的华实完中首任校长,在2019年调任松一前,在华实高中担任了10年校长。

 

上师附外

2023年的高考出口有明显上升(考虑到前面有三所新学校)。

这所学校是松江创办特色高中的一号种子选手,启动很早,但走了不少弯路。初期上师附外结合本校特点以外语教育作为核心申报内容,但显然该校在这个方面和真正有外语特色的高中(甘泉外国语)有较大差距。

此后上师附外也考虑过将外语和本校另外一个比较强的项目美术结合,形成外语美术特色,并在2020年尝试开办中意语言艺术班,并将其作为特色高中办学的一环。

直到近些年,在特色高中申办方面终于结出硕果的上师大基础教育处(上师罗店、上师二附)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下,重构了特色高中办学和申报内容,并在今年4月成功举办了以“培育国际理解素养”为核心的区域性展示活动。

展示活动是创办特色高中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代表上师附外已经进入正轨,可以向下一个节点出发。我们预祝上师附外尽早创特成功,为松江特色高中取得零的突破。

上师附外目前由原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李凯主政,其职务在近期各官方媒体公开报道中有不一致,不确定是否已升任校长。

松江部分就讲到这里。大概率明年的Top100中松江将会有4所高中,并首次独立成篇。

 

复附青分

去年略降,从前10跌了出来,四分位数中比较明显的降幅出现在25%位置。

青分22、23年中考的综合录取分排位分别为19和12,2023年走高的核心推手是名额到区。复附青分的加权平均到区分数一直在全市范围内靠前,在2023年更是走到了全市第3的位置。

与被建平夺回区第一的浦东复附相比,青分目前的中考整体生源质量,基本可以使其维持目前10名出头的高考排位。

复附青分的常务副校长为复旦附中副校长张之银,他此前为复旦附中民族教育工作办公室第一任主任,至今仍是西藏班的分管副校长。

复附青分有一个教育集团,成员校包括白鹤中学、珠溪中学、清河湾中学、五浦汇实验学校、青浦兰生学校、青浦思源中学、青浦思源小学、及复旦附中青浦分校。

 

青浦高级中学和朱家角中学

2023年略降,跌幅主要发生在75%位置。两校2020年中考平行志愿分数在全市的排位较前一年都有明显下降。

和隔壁松江由九号线和大学城驱动的绵延近十年的人口导入型基础教育质量和数量上升相比,青浦的优质生源依然略显单薄。当然,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解读:没有松江那么卷。

青中2023年中考综合录取分数在所有市重点里排50位,和23年高考出口相近。其中平行志愿分数为672,性价比极高。

青中现任校长为2022年从朱中调任的蒋伟勇,1968年生人,数学教师。蒋校长长期在朱家角中学工作,先后任副校长、党委书记、校长等职务近20年。

朱家角中学的校长由张臻接替。张校长为1975年生人,数学教师,出任朱中校长前为青中副校长,并借调至区教育局任基教科任负责人。

朱中2023年中考名额到区有比较大的跌幅,产生了不小的红利空间,值得关注。

 

2024年松江区、青浦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松江区16所、青浦区10所):

2024年松江区、青浦区高中招生学校

13.金山、奉贤、崇明篇

这个系列里单个区有4所或以上高中的,会获得单列篇幅,否则就会合并到一起,比如今天的三个区,加起来6所高中。

注:2023年Top100有三所新高中(华二普陀、华二宝山、七宝鑫都),其中两所华二分校在前20,各位思考排名升降数据时,还请自行考虑这个因素。

2023上海高考Top100高中金奉崇篇

奉贤中学

作为21年的郊区王,在22年掉队并被松二夺回正朔之后,23年略有回升。

四分位数中前25%位置几乎没变,但构成变化较大。前15%表现比去年好,几乎到华五,但同华财这档人数下降,两相抵充,25%位置没动。这是郊区高中的悲哀,头部优秀的学子就是这个比例了,其中有一些从同华财变成了复交,但总数很难增加,板凳深度不厚。

但不管怎么讲,贤中2023年前25%的平均水平是有明显进步的。拖这所高中后腿的,是75%位置——右移了小半个区,几乎要掉出上师大区间。

贤中近几年有2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是动员本区教育体系的力量留住本区一模头部生源的能力日趋强大,去年四校在奉贤的到区分数惊天得低就是作证。另一个好消息是本区的新开四分华二临港完全没有撼动贤中的生源。

一个坏消息,是贤中原先赖以取胜的细致学习指导法,正快速朝着呆板的方向滑落。这个事情我打个比方,第一代创业者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光是老板知道,底下整个团队也都知道,此时团队清楚如何运用规章制度来帮助自己完成既定目标。

而推进到萧规曹随的时候,很多新人并不知道这些规章制度当年的历史背景,所以很有可能并不完全认可。这时规章制度就从帮助团队达成目的的工具,变成了禁锢团队的枷锁。

引用一句我们此前读者的留言:“奉贤中学的迎新活动里,同学们在操场上大喊格致奉贤。”

 

格致奉贤

和贤中的差距主要在25%,这毫无办法,奉贤区头部的学生是几乎完全不会考虑格奉的。然而在50%和75%,两校的差距就很细微。

这里有一个小bug:这届高考生当年的中考里格致奉贤不参加奉贤的名额到校,帮助这所学校避免了一些的确很弱的生源,也让格奉的尾部比贤中更整齐一些。最为对比,在后新政参加奉贤的到校时,格奉2024年的平均名额到校分数线比贤中低了整整16分。

和去年相比,格奉三个四分位数都略有进步。

 

华理曙光

略降。23年高考对应的20年中考里,曙光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在全市的排名较前一年下降了10多名,从67位掉到了82位。

和有自招等生源的贤中不同,对曙光而言,平行分数线掉队是致命的。从这个角度讲,82位进75位出,也算还可以了。

到这里,我们又想老生常谈讨论曙光中学的特色高中问题了。公开报道中最后一次汇报进展是22年年底的迎复评,但没有报道复评结果。考虑到后来评选成功的紫竹园在复评后就发表了相关报道,看来曙光的那次复评并不成功。加油吧。

四分位数25%和75%都略掉,50%基本不变。

 

金山中学

23年走平,四分位数中25%略升,75%略降。和贤中一样,金中的尾部生源基本就是听天由命。像这样75%位置的下降,去当年的中考成绩里通常都能找到原因,比如金中20年中考的平行志愿分数排名就比19年跌了近10名。金中的爆发要等到2024届高考。

贤中和金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死穴:郊区娃英语差。我贴张2024年春考的数据统计图你们就明白了。

两者和目前的郊区王松江二中,就差英文。而松二在大学城和九号线的加持下,生源越来越呈现“城区”特征,英文明显好很多。

就G大搜集的部分市重点24年春考分数来看,金中和贤中的英语分数基本上和我们Top100高中里比他们排位低5-8名的高中一个档次。就算是松二,英文也仅相当于比自己弱3-5位的高中。

我花比较长篇幅来写这段,是因为近几年的中考咨询里反复会出现的一个话题是要不要去郊区捡漏。我通常的观点都是能不能习惯住宿、能不能习惯严谨的学风等。


华师三附

23年略降。郊区第二名的高中就是这个宿命了,哪怕是市重点面对弱生源也是无可奈何。四分位数中25%和50%甚至还是略升的,但75%崩了。一样去看一眼20年的中考数据,华三市排名也掉了近10位。

 

崇明中学

在22年的短暂华丽后,23年降到了传统的区间。20年崇中的中考分数在全市的排名就是76位,和高考出口相称。

 

读者评价:作为一名曾经的郊区学生及现在的家长,我一直觉得英语是最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一门学科了。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语文拉不开差距,数学更需要逻辑天赋

2024年金山、奉贤、崇明区高中招生学校名单(金山10所,奉贤9所,崇明8所):

2024年金山、奉贤、崇明区高中招生学校

14.上海Top100高中全表

 

2023年上海高考Top100高中

15.排位101-150高中的出路(2023年)

101-150名的高中总共覆盖11000余名高考文化生。文化生的定义如下,本文全文所有的统计口径都是这个:

作为对比,Top100高中的高考文化生总人数是27000余名。我画了张甜甜圈图,给你们看下各部分考生的占比和定位:

其他包含排位151-230+高中的考生,及非应届生。

所以101-150的高考生大致排位是50%到75%的区间,换算到中考里,按照约70%多的高中率(对,不是50%),这部分娃就是中考里的中档娃,甚至还中档偏上。

以下101-150的高中高考出路图中,我刻意隐去了高中名称。一方面是不想让单个高中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应对我文首提到的顾虑,另一方面是不想被抄袭,我们此前刚特别撰文写了此事。

为了使各位对这50所高中的定位有基本的概念,我以10所为单位,给出了2023年中考录取分数的平均值。考虑到高考出口数据是2023年的,这种做法无疑有刻舟求剑的嫌疑,但为了方便各位认知,G大觉得这种缺点能忍。

百强高中以外,花三年时间一头雾水继续寒窗苦读,最后连500分都很难考到。多半区重点都在这个区间,而普高就更是在下面为了本科率而挣扎,或画画(指要走艺术高考路线)。

有时候如果你的孩子不适应体制,可能不是孩子的错。

图中的这些高中和大学本身并没有错,也总要有人去读。我们主张始终是各位在做决定的时候,应该要明白自己到底在决定什么,以及决定的后果,不要盲目,也不要后悔。

而这些,都需要各位中考家庭能打开格局和眼光,希望G大成长论为你们制作的本图和撰写的本文,能帮助各位明白选择的意义。

联系方式:
微信号:6621335(备注来意)
扫码加微信(备注来意,不然不通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9033154号-9  |  京ICP备09033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