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听上年纪的人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聊天,经常听到很多神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的可笑言论,包括并不限于以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真正的学神,搁到现在考个985跟玩儿似的,吊打现在的985211。
实际上是什么情况?
一、就业。
看分配结果,那时候中专中师就业,和现在农村定向师范、医学、农技差不多,这些专业很多地方就是二本分,那时候中专中师就业连现在的警校军校公费师范生都比不上,起码后者有事业编。
那时候中专中师就业之所以受推崇,跟当时的国情有关系,当时的农村贫困状况是现在人想象不到的,那时候绝大多数人太穷苦,考上中专中师意味着跳出农门有了干部(工人)身份、吃商品粮、有工资,这才农村看来已经是一步登天了,哪怕去乡镇,其实很多当年去企业的中专生都下岗多少年了。
二、学习能力。
那时候考上的中专中师的,除了少数成绩好的,大部分都是复读好几年的,我们班当时有个同学复读8年才考上,戏称八年抗战。而这些同学天赋并不好,而是靠年复一年的积累,初中知识也没多高深。以唐尚珺为例,第一年考了3本,复读几年一样考985。
那时候初三成绩特别好的同学,大部分都去了地区一中,后来大部分都考上大学了。
三、个人能力和知识层面。
有人拿个别中专生当了大领导大老板为例,那就更扯了,大领导大老板教授专家主任医师研究员……大部分都是本科毕业的,很多还是名校。
知识层面更不用说了,以那时候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发展,现在的二三本知识面都比那时候中专强,当然这么比不公平,时代发展太快了。
总体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专(中师)受推崇有着强烈的时代背景,以及考取难度比较大,抛开这些只吹捧那就可笑了。
这么说吧,我当年考上中专(包括中师)的同学,大部分都后悔了。因为以他们的成绩,可以读本地最好的高中,可以考不错的本科,可以不太难的留在省城、地级市,甚至北上广深。而他们,现在基本上都在县城,如果是银行、财经、政法类中专还不错,那些考上农林矿冶生化环材机械中专的,很多都下岗好多年了。
以初三我们班为例,当时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被家里逼着读了中专中师,现在在县城做老师、农林系统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不算差,有几个下岗二十年了,自己做点小生意。
而成绩稍差的同学,读了高中,基本上(包括复读)都考上了本科,大部分都在北上广深南京苏州无锡徐州等地,公务员、医生、大学老师、垄断国企高级工程师是主流,都有了一定的级别,为下一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考上中专同学的孩子,还得努力往这些城市扎根,还不一定扎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