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帖子说,江苏考生想读临床8年制,南医和山大医分数差不多,选择哪个,大部分人都说山大医好是985,但是江苏的医生都说南医好,因为江苏经济发达医院收入高,江苏人大概率江苏就业,南医8年制可以在江苏医院横着走。
不要说山大医,就是四大医学院(同济、中山、湘雅、华西)VS南医,如果在江苏就业,选择南医起码也是很正常的思维,但是选择四大医学院在江苏就业也不差的。
这就扯出一个话题。在志愿填报理念中,有一个原则叫“就业地导向选择大学”,说白了就是准备哪儿就业就选择哪儿的大学。那肯定有人说了我也不知道将来哪儿就业,那就选择本省或者邻省的,因为回本地就业概率比较大,这类专业(行业)被称之为地域性比较强的。那又有人说了不是可以考研到想去就业的城市嘛。理是这么个理,但是切记,考研录取比例比高考低多了,尤其是好学校,你咋这么自信一定能考上?既然大概率考不上,那这个理念就起作用了。
那哪些专业(行业)属于这种情况呢?很多,程度也不一样,也不要绝对化。这类专业(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偏体制内。
地域性最强的几个专业(行业),医学、师范、电气,警校不算吗?不算,警校提前批(能参加公安联考的)专业基本上不向外省招生。
医学尤其突出,本地双非说不定比外地差不多分数的985211更合适,因为医学院都有附院,附院还是比较照顾本校同学的,导师都有比较强的就业影响力。因为本地医学院学生基本垄断了医疗系统,有很强的传承。因为体制内有种天然的隐性考虑本地人思维。
师范也是如此,只是不如医学那么强烈。比如首师大福师大比云南师大强很多,但是在云南考教师编并没有什么优势,云师大师范生可能还略有优势。
电气也基本如此,像长春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这种,去个本省县网还是不难的,有专门的县招渠道,但是外省普通211(非电气强校)就没有这个优势。比如苏南电网(尤其是苏州)招聘,苏州籍贯+南工程简直优势爆棚,不比外省籍贯+华电(湖大重大)差。同样的岗位,苏州籍的南工程和上电就可以应聘,但是外省籍贯得要求电力强校(电气四虎二龙那种),这就是传说中的地域性优势。
其它,财经政法农学也有一些地域色彩,只不过不够明显,理工科的地域色彩最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