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结束,许多家长忙于跑校,三人行也多次在文章中提到“跑校”,但也有很多低年级的家长在问,究竟什么是“跑校”?所有人都需要跑校吗?低年级的孩子现在能做哪些准备?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中考后跑校那些事。跑校,说白了,就是在各个学校之间穿梭,拿着孩子的成绩和家长的脸面,去换取一个心仪学校的录取确认,得到一个来之不易的名额。‘’跑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递交简历、参加各种笔面试,家长是主力,孩子是辅助。这个词最早是用在公立国际部招生上面的,这几年逐渐在普高家长圈里流行起来,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过也不用担心,毕竟递简历是咱西海家长的传统手艺。
哪些家长需要参加跑校呢?有点扎心但是实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孩子不那么争气但是自身很争气的家长。原因很简单,真正的顶级牛娃,初中三年成绩稳定拔尖的,早在中考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去向(比如西城第一早就定下去 四中),中考之后也能实现“人在家中坐,offer天上来”,不需要家长再去争取什么。而那些成绩较差,勉强有个高中上的,家长也落得清净,录什么就读什么便是。当然也有很多腰部、肩部的佛系家长一心等录取,同样省心,可见心态决定一切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最苦的就是这一批孩子中考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冲一冲能进实验班的,或是距离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可能差一两分学生家长。要知道各高中是不公布“官方”录取分数线,对要强的家长而言,哪怕一线希望,都想尽力试试。这批家长的人群画像很鲜明:人到中年、持续奋斗、小有成就、望子成龙。在自己的领域里他们或许是习惯了统筹布局的管理者,或许是受人尊敬的大前辈,或许是技术骨干、中流砥柱。但是在跑校面前,这些精英家长,面对着因一分之差将自己拒之门外的保安和多问几句就不耐烦的招生老师,失去一切尊严和尊重,仿佛被打回原形,成了那个"成绩一般的孩子爸/孩子妈”。
语文写错一个字、数学算错一个数、英语作文出现一个语法错误,甚至是体育测试的时候跑慢了一点....都是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很多家长放不下,总在想:要是考前再多上几节课、要是考试那天早上再看一遍、要是孩子考前不玩手机....每一次碰壁,这些念头就又被强化一次。但孩子们却又是能放下的,不但能放下,甚至有几分轻描淡写:“我马虎了、当时忘了、下次不会了。”一次考试、一分两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其实在人生的维度上,不重要,对孩子而言,也很难苛责。毕竟孩子成绩不错,上个重点高中绝对没问题,家长自己也清楚,这个成绩已经好过很多人。
因此跑校,成了精英家长的一场失落梦回。困在学校门卫室和招生接待场地的这短短几个小时,他们反复咀嚼的是孩子的失误,但又不可避免的想到自己。年少苦读时类似的时刻又在脑海浮现,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被放到最大。尽管我们都清楚,名校实验班早已不是211的入场券,未来三年还有一场硬仗要打。此时的无助与彷徨,是一种群体性的焦虑,更是家长对自己的惩罚。
多说无益,奉劝各位家长一句,有些时候,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胜负未分,尽力就好。由于签约信息不断变化,三人行也只能给大家整理个大概,聊表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