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觉得值得,尤其是对专业一无所知的,起码可以避开大坑。但是一定得明白几个道理:比如他为什么会这么交流,为什么会这么建议,千万别照抄,一定得结合自身情况。
很多人不了解他的“难处”,不明白他的行为逻辑是什么,作为若干年前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人来说,我比较理解他的“无奈”,这个无奈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连线类似于综艺节目,对你填志愿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比如连线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具体学校选择的,有的甚至是高一高二学生。
有过志愿填报经历的人都会明白:在高考分数出来前考虑具体学校,其实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因为现在没法估计高考分数,非要估计,误差几十分很正常。即便高考分数出来,也不会马上知道读哪所学校,因为不考虑专业,同分学校至少5所(指差1-2分),如果考虑专业,那就至少10所,得根据专业、城市等慢慢筛选。填志愿看得上省排名,而平时考试不可能有相对精准的省排名,何况平时浮动还那么大,以哪次为准都相当不靠谱。
张雪峰肯定明白这个道理,那为什么还要花大量连线时间在这上面呢?因为节目效果好,吸粉强,大家爱看学校PK这种娱乐圈性强的话题,他擅长的就是插科打诨单口相声。
二、张雪峰关于专业推荐属于简单粗暴一刀切,基本上跟知乎主流观点一脉相承,对于对专业一无所知的肯定有帮助,但是对于个性化复杂化的个体需求实际意义并不大。
比如文科生,只推荐法学中文(还可以加上财会,其实知乎对老财也是喊打喊杀),其它一概劝退。一说金融经济等商科传媒外语就是销售,会喝酒不,家里有几百万不,有强大的人脉不,一说艺术就是坚决不能学,哪怕是两财一贸、中传、两外、国美央美这些专业也不能学。
张雪峰也知道这些观点相当极端,怎么可能所有文科生都只适合这俩专业,怎么可能坚决不能学某个专业,但是没办法,他得求稳+保险,那目标专业数量越少越保险啊,一个太少,2-3个最佳,有选择还容易选择。至于大部分人都说好,你学了没混好,怪我咯?
三、只能求稳。比如张雪峰主要推荐适合考公的专业+医学+师范+警校+定向生,这也算知乎主流观点,虽然肯定不适合所有人,但是起码适合一半以上的人,这就够了,起码保证自己挨骂的可能性比较小了,原理和第二条一样。
四、无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法兼顾复杂多变的个体需求,必须有“定论”。
因为吃瓜群众不理解志愿填报的复杂性,有定论才放心,才会觉得你厉害,才会信任你。但是这事恰恰是没有定论的,只能因人而异,但是张雪峰要是这么掰扯,节目效果和个人魅力至少得减少一半,财源自然小了很多,他是开公司的,为什么要跟钱过不去呢?
五、为什么对一些专业和领域解释的如此滑稽好玩、绝对化、单一化?让本行业资深的人听了啼笑皆非?
因为他的受众是对这些一无所知的吃瓜群众,只能以最形象最极端最容易理解的角度进行,而且自身局限导致只能做到这个程度,只能用好、不好来简单总结,只能简单直白,才能受到大家欢迎。